“我们并非生在了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在2025年严峻的中东局势衬托下,这句话的含金量显得更高了。
尤其是在以伊冲突爆发之后,接二连三的空袭,以及一再增多的伤亡人数,无时无刻不在彰显战争的残酷。
并且一开始处于还击状态的伊朗,遭受到的伤害更大,内部有多处核设施被摧毁,外部则出现了盟友倒戈的现象。
反观以色列这边,因有美国在背后提供支撑力量,以解决“伊核问题”为由发动战争时一点儿也不手软。
说起来,不管是针对伊核还是朝核,美国的态度都一样,那就是不希望对方好过。
那么,为何美国不敢像支持以色列袭击伊朗一样,挑起他国与朝鲜之间的战争呢?
在这一点上,朝鲜战争的结果已经给出了答案,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若中美开战,75年前毛主席所做的决策,会成为相当关键的底牌。
一、伊朗与朝鲜的历史镜像
1948年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后,朝鲜半岛上的政治势力受到美国与苏联的影响被一分为二,分别成为了位于“三八线”两侧的韩国与朝鲜。
而由于双方都有统一的想法,所以在“三八线”附近时不时就会发生各种冲突。
就这样到了1950年6月25日,双方的冲突再度升级,引爆了朝鲜战争。
战争初期,朝鲜方面的势头很猛,一路打到了韩国的政治中心汉城(即如今的首尔)。
然而,为了扶持韩国这位在亚洲的同盟伙伴,美国选择了出兵干涉,很快就帮处在劣势的韩国扭转了局面。
不仅如此,美韩两国的军队还越过了“三八线”,逐渐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
期间美国的态度相当嚣张,多次派出战机进入中国的领土上空,令中国东北的部分工业基地受到了威胁。
面对别有用心的美国,以及发出了援助请求的朝鲜,在国际战略上具备了前瞻性目光的毛主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抗美援朝!
尽管彼时新中国才成立两年左右,在经济实力、军事装备等方面,均跟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也没有选择退缩。
甚至毛主席还霸气地表示对方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中国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就这样,原本敌我力量悬殊较大的抗美援朝,以美韩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一结果,在1953年7月27日落下了帷幕。
哪怕这些年来,朝鲜不断爆出在研制核武器的消息,美国也只是通过舆论,或者是从经济、科技等领域去打压朝鲜,而非随意挑起战争。
反观伊朗这边就很不一样了,在2025年6月13日被以色列以核设施问题为由,遭受到了空袭之后,美国在背后又添加了一把火,从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伊朗进行打压。
现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甚至还提出了让伊朗不要任何条件,直接投降的提议,令霸权嘴脸被一览无遗。
而且被动防御的伊朗还碰上了盟友只发声,不出手的状况。
特别是俄罗斯这位与美国相比,综合实力较为接近的盟友,在2025年6月25日以伊正式停火之前,也只是在外交层面上发出了强烈谴责的声音。
这种略显冷眼旁观的行为,与当初中国以直接军事介入朝鲜战争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抗美援朝决策的底牌逻辑
同样是盟友遭受到了战争的伤害,为何中国做出了与俄罗斯不同的反应呢?这里面牵扯到了很多原因。
朝鲜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二战之后,美国在亚洲地区对自身霸权主义的一场试探。
从美国在帮助韩国期间,派出海军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及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轰炸的一系列举动就能看出。
一旦朝鲜成为了美韩的手下败将,那么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纵使美国碍于国际影响,或者是担心彼时中苏两国会联手,不会轻举妄动,中国也不愿意让自己落入腹背受敌的局面当中。
因此抗美援朝从根本上来看,实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行动,而美国被这场行动给震慑住了。
至于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为何能让美国选择了停火,与毛主席的核心决策有关。
在毛主席看来,美帝国主义就如同是一只纸老虎,面对它的时候要做到从战略上轻视它,不能还没开始对抗就把自己给吓到了。
但也不能太过于自信,还需要从战术上去重视美国,抓住美国的弱点去打,以此来赢得胜利。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当美国这个军事强国都被中国给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后,其他国家自然也不敢轻视中国了。
而中国也因亚洲地区的相对稳定,以及一系列深思熟虑后实施的发展政策,成为了当前从经济到军事,再到科技等方面,均有能力与美国角力的国家。
以至于美国想要打压中国,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如在台海、南海问题上挑事,以及在关税、科技等方面设置合作障碍等。
三、伊朗为何会陷入困境
明明都有历史镜像在前了,为何与朝鲜有些相似的伊朗,还是陷入到了困境当中呢?
单从国家体量上来看,伊朗跟以色列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因美国在背后作梗,伊朗只能落于下风。
再就是中东地区的各个国家之间不够团结,经常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
虽然伊朗也有通过外交政策,找到了俄罗斯这样的盟友,但要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掺杂着诸多利益。
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且在核计划这方面遭到了外界多重反对声音,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上失去了战略主动权的伊朗,很难让俄罗斯毫无保留地去帮助。
结语
用战争来赢取和平,这是75年前抗美援朝的一层底色,但也侧面说明中国具备了敢于去抗战,以及能够去抗战的底气。
至于伊朗是否能借鉴这一历史,在以伊冲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破解方法,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资料:
《长考百日、三波两折!70年前毛泽东作出异常艰难的决策》
2020-09-21 北京日报客户端
《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2020-10-23央视新闻
《伊朗外长抵俄:感谢俄罗斯以最强烈方式谴责美国》
2025-06-23看看新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