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飞天茅台价格“三连跌”,中秋前市场暗流涌动

茅台观察员 · 8 小时前
飞天茅台近期价格 “三连跌” 并在中秋前呈现市场波动,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反映出高端白酒行业在供需调整、政策调控与消费趋势变化中的复杂博弈。以下从价格走势、核心动因、市场动态及未来展望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1.jpeg

一、价格走势:三连跌的市场表现


  • 价格下行幅度显著
    2024 年 3 月以来,飞天茅台(53 度 500ml 散瓶)批发价从 2700 元 / 瓶跌至 6 月 14 日的 2260 元 / 瓶,三个月内跌幅超 18%,单日最大跌幅近 200 元 / 瓶。尽管 6 月中旬出现短暂反弹(散瓶涨至 2320 元 / 瓶),但中秋前再次承压,部分渠道散瓶价已跌破 2000 元 “警戒线”,原箱价也从年初的 2990 元跌至 2370 元左右。
  • 库存压力加剧价格波动
    截至 2025 年 6 月,全国飞天茅台库存高达 7 亿瓶,其中经销商压货 3 亿瓶,炒家手中囤积 2 亿瓶,库存总量相当于茅台 14 年的产量。库存积压导致经销商被迫降价出货,部分商家单次亏损超 30 万元。
二、核心动因:供需失衡与金融属性弱化


  • 供应端放量冲击市场
    茅台为实现 2024 年 15% 的营收增长目标,加大了发货量,仅 2024 年二季度供应量同比增加约 20%。叠加电商平台在 “618” 期间集中投放 15 万瓶平价茅台,短期内市场供应激增,直接打破供需平衡。
  • 需求端结构性萎缩经济环境影响:消费信心指数下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高端白酒的礼品和商务需求减少。2024 年端午节期间,茅台动销数据同比下滑约 15%。政策调控效应:反腐政策持续收紧,政务消费占比从 2012 年的 40% 降至不足 1%,而商务宴请需求因中小企业主采购模式转向 “按需单件购买”,难以完全填补缺口。消费代际更迭:年轻群体对茅台的认同感下降,85 后、90 后更倾向于低度酒、葡萄酒或精酿啤酒,茅台在婚宴等场景的渗透率虽提升,但难以抵消传统需求的萎缩。
  • 金融属性退潮引发抛售
    茅台此前因收藏溢价(年回报率曾达 10%-12%)被赋予金融属性,但 2024 年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投资者信心崩塌。黄牛因 618 期间 “反撸” 亏损,集体抛售库存,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行。2024 年 6 月的 “黄茅起义” 事件中,部分炒家因价格暴跌损失惨重,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
三、中秋前市场暗流:博弈与转型


  • 渠道策略调整控货稳价:茅台取消 “拆箱令”、减少大箱供应,并通过 “i 茅台” 平台动态投放公斤装、生肖酒等新品,试图缓解散瓶价格压力。2025 年上半年,茅台还调整各渠道投放规则,如直营店统一配比规则、取消回瓶政策,以缩小市场价差。经销商自救:部分经销商转向社区推广、直播带货,并通过积分兑换、礼品赠送等方式吸引新客群。河南、山东等地经销商通过 “茅小友” 品鉴沙龙、跨界联名活动(如茅台冰淇淋)触达年轻消费者。
  • 竞品分流与价格战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竞品在中秋前加大促销力度,如五粮液对第八代普五优化投放节奏,泸州老窖停货保价,同时推出满减、买赠活动,分流了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电商平台上,飞天茅台 2309 元 / 瓶的售价已低于批发价,价格倒挂现象加剧市场混乱。
  • 市场预期分化短期悲观:多数酒商认为中秋旺季难改颓势,预计价格将继续下探至 1800 元 / 瓶(接近经销商成本线)。长期乐观:部分投资者看好茅台的品牌韧性,认为其通过 “新商务” 转型(如对接新能源、数字科技行业)和文化赋能(如地域特色产品、国际化 IP)有望重塑增长逻辑。
四、未来展望:软着陆还是深度调整?


  • 库存消化是关键
    若茅台能通过 “控量 + 提价”(如提高指导价至 1700-1800 元)或推出定制酒、年份酒等高端产品优化结构,可能在 2025 年逐步消化库存。但 7 亿瓶的库存规模仍需 1-2 年时间才能完全出清。
  • 消费场景重构
    茅台正从 “政务 + 商务” 双轮驱动转向 “商务 + 礼赠 + 悦己” 多元场景,婚宴、家庭聚会等新场景贡献的增量需持续观察。若年轻客群占比能从当前的 45% 进一步提升,或可打开新空间。
  • 行业周期与政策风险
    白酒行业已进入第五轮调整周期,茅台需警惕宏观经济疲软、政策加码(如更严格的限酒令)等风险。参考 2012 年经验,若价格跌破出厂价(1169 元 / 瓶),可能引发渠道信任危机,导致 “戴维斯双杀”。
总结

飞天茅台价格 “三连跌” 是供需错配、金融属性退潮与消费代际更迭共振的结果,而中秋前的市场博弈则折射出行业转型的阵痛。短期来看,库存压力与竞品分流仍将压制价格;中长期,茅台能否通过渠道改革、文化赋能与年轻化策略重塑增长逻辑,将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库存去化进度与政策调控效果,而消费者可在中秋旺季前逢低布局,但需警惕价格进一步下行的风险。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茅台观察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