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我用“人”的态度、“人的气息”去重写这篇东西,是吗?好,我来。
你知道吗,刚刚这篇材料读下来,我脑子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就是:蔡澜老头子,活成了我想象里那种“理想的晚年魔法师”。他那句“有你没你我都是我”,真不是嘴上说说,是活成骨子里的倔强和清醒。活明白了还有啥?还不是钱、健康、心情——你说俗不俗?可是,这俗里有种让人安心的沉稳。我要是也能到了某个年纪,坦然承认“钱就是底气”,我得多痛快。
有时候你琢磨钱这玩意儿,其实也挺扎心的——小时候,家里总有人用“钱不是万能的”来安慰你。现在回头一想,我当时听进去了么?没心没肺地信了。到成年,碰钉子的时候才明白,没钱,真寸步难行。那种走到街上都发虚的感觉,不是谁能随便体会。
蔡澜讲的那段酒店式公寓,八人团队,月花五十万港币,我当时就愣了:有钱的生活,原来是这样。你能随时让一切都服务于你,不用考虑讨好谁,更不欠谁人情。你看他说,钱要用,不然和穷人没区别。哎,这就是懂得享受的人,才说得出来的狠话。可他偏偏又松松地补一句:“但不能把钱花光。”——果然不是那个胡乱挥霍的土豪。
盖茨倒是另一挂了。钱多得用不完,把自己当看门人——这说法,我第一次听有点荒唐。他连穿衣打折都很认真,可那种认真,跟小气不是一码事,是一种“我只认我要的东西”的自信。他不把钱当成值得炫耀的装饰,而是用来做他觉得重要的事。“真正的财富自由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分配金钱”——要说这句话,读着让人莫名敬佩。你再回头看看芒格,不动声色地活到九十多,天天还在拓展他的能力圈。真正的自由呢,其实也是不需要为了钱天天交易,能把手里的资源死死攥住,想卖就卖,不想卖就死守。这才是底气。
说到底,成年人世界里,“实力”为王。你跟谁耍小聪明都没用,最后还不是得看你能不能掏出属于自己的筹码。这年头,感情,讲真,真没以前那么牢靠了,大家都是用利益丈量彼此距离。得不到什么就算了,太在意谁,反而让自己活得憋屈。
我自己现在再跟朋友聊钱,不会像二十岁那样觉得“谈钱太庸俗”,反倒觉得,敢谈钱是一种底气。一边努力,一边留着资本应对那些不公平的时刻。你知道那种没得说不的无力感吗?我不想再做那个软柿子了。稻盛和夫说“只有读书和赚钱才是修行”,这话太点题。每个人都得有一点属于自己的底气,管它是知识还是票子。
你慢慢会发现,金钱其实是一种“选择权”,“底气”很抽象,但它能直接决定你怎么活,以及你能不能活得自如。你得慢慢悟出个道理,就是有钱了才能说“有你没你我都是我”,钱给了你勇气,健康给了你身体,心情给了你色彩。
心情啊,也是个玄学。有时候你明明一切顺利,可就是心情不好,什么都不对劲。蔡澜说“谁影响我,我就放弃谁”,我挺佩服这种自我主权。那种不用讨好谁的干净利落,是活到一定阶段才修炼出来的。你有钱,有健康,更不会再让谁左右你的情绪。心情自由其实是一种底气,一种不怕离开的自信。
我读盖茨那种“每次见熟人都想吃热狗”的生活方式,竟然觉得,比他的财富更值钱。怎么说呢,就是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什么,而是你还能和身边人一起过简单日子,不被地位和金钱捆绑。和谁一起吃饭都开心,才说明你没被钱异化。
说到最后,这三样东西其实就是活明白的全部配方。钱,让你选择;健康,让你能行动;心情,让你享受每一天。这三者互为支撑,才是人活着的真正自由,不用挣扎在世俗眼光里,做自己,过日子,选择自己想要的风景。
你明白某一天,跟生死都能平静对话,那才叫“彻底自由”——你想啊,蔡澜飞机剧烈颠簸,他一句“我活过”,那是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芒格活到九十还在热气腾腾地工作,不畏老去。人活着,最难得不是追到终点,而是享受好了过程,还能在终点来临时说句:“我不遗憾。”
世俗的耳语听烦了,还是跑出去,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这世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有钱、健康、心情,三个一起抓住,或许就真的“活明白了”。——反正我是这么琢磨的。
文/叶子@青果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