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最晚14天,印度将弃用中国稀土?抢在批准前,莫迪派人来青岛面谈

吴学兰 · 5 小时前
不想走上美国老路,所以印度要提前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与此同时,印度部级高官罕见访华,这又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最近,印度开始放风,说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印度准备拿出5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也就是40亿元左右,来让印度获得加工稀土的能力。按照印度的说法,这个计划最晚14天内获得批准。
1.jpeg

印度迫切寻求建立稀土加工能力,试图弃用中国稀土,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美国当前的处境提供了警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际,美国虽拥有多种反制手段,但效果有限,甚至不及中国一张“稀土牌”的分量。美国在稀土领域受制于中国的现实,促使印度决心避免重蹈覆辙,因此将掌握稀土加工技术视为战略必需。另一方面,印度志在未来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以芯片为基石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稀土是制造高端芯片的关键材料。可以说,印度对稀土自主生产能力的重视程度,实质上反映了其对发展本土芯片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雄心。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未料一盆冷水泼来,问题的关键是,印度投这40来亿元,真的可以让它拥有稀土加工能力吗?并不否认,印度是个稀土储量大国。但拥有稀土和加工稀土完全是两码事,美国也有大量稀土,而且资金比印度的还要更加雄厚,可美国为什么还是被中国稀土牌所掣肘?说白了就是,加工稀土的能力,并不是脑门子一热,钱一砸就能够拥有的,不光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需要配套设施的支持。印度缺乏先进的分离和精炼技术,还缺乏开采和加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矿区的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薄弱,这区区40来亿元,对于解决这三大难题来说,完全就是杯水车薪。
2.jpeg

更严峻的挑战在于,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及下游应用领域构筑了近乎垄断的优势,中国的稀土产品具备显著的价格竞争力。这对印度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战略压制”:一旦印度在加工技术上接近突破,中国要是选择解除出口限制的话,那印度新生的加工能力将因成本劣势而失去市场空间。前期巨额投入难以回收,后续研发也将难以为继。或许有人会质疑:既然技术即将突破,印度为何不能“咬牙”坚持自主呢?原因很现实:成熟度和价格影响市场选择。中国技术高度成熟,产品稳定可靠;而印度初获技术,工艺细节必然存在诸多不足。对于用户而言,在性价比更高的成熟产品,与尚需完善的粗糙产品中做选择,答案不言而喻。
3.jpeg

或许印度也是反应过来了,于是抢在方案批准前,印度总理莫迪就将派人来中国面谈。有消息称,最晚27号,印度防长就会来青岛,和中国商量事情。这件事非同小可,一个不能避开的大背景就是,尽管中印就边境问题达成了部分共识,但其实谁都知道,中印两国之间关系没有彻底修复,依旧比较敏感。而这是印度防长近年来的罕见访华,所以这释放的信号非常清晰,或许是印度想要和中国缓和关系来的。印度确实有必要和中国缓和关系,至少在印度拥有加工稀土的能力之前,印度还是需要中国提供稀土原材料的,否则印度芯片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恐怕就会慢世界一拍。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吴学兰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