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印度人平时叫嚣的很厉害,一直都以世界第三强国自称。
但中国人从来都不把“阿三”们的口嗨当一回事。
因为当年我们三个解放军战士就可以俘虏印度一个满编营,随便的一个自卫反击战更是差点攻陷了印度的首都。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军队实力稀松平常,打仗跟闹着玩一样的国家,在二战的时候却抵挡住了小日本的侵略。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本人的“乌”号作战计划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飞机轰炸美国珍珠港后,太平洋战役正式爆发。
因为日本海军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战争一开始仓促迎战的美国人全面落入了下风。
但这种情况只持续了半年不到的时间。
1942年6月爆发的中途岛战役中,美国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
吃了大亏的日本人心有不甘,两个月后又发动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但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取得胜利。
接连的失败让小鬼子国内本就捉襟见肘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糟糕。
更让小鬼子难受的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天平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不利局面,德国要求日本对印度发起进攻。
印度可是盟军的后勤大本营,国际社会支援中国的战争物资,几乎都是从印度运往中国境内的。
只要攻陷占领了印度英帕尔地区,盟军在亚洲的部署就会被彻底打乱。
除此之外印度还有各种丰富的资源,这对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日本鬼子来说吸引非常的大。
因此日本政府接受了德国的意见,于1944年1月7日以“大陆指第1776号”的指令,下达了代号为“乌”号的英帕尔作战计划。
为了确保这一仗打的漂亮,日军大本营任命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廉也中将为总指挥。
率领缅甸战场上的第十五军三个师团,约10万人向印度进发。
第十五军的这三个师团可不简单,他们在缅甸战场上和英国军队交手多次,从未逢一败。
印度军队的实力比英国人还要差不少,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觉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此次日军侵略作战总指挥牟田口廉也同样信心满满,在经过印缅边境的时候,他大言不惭的表示:
“大日本帝国陆军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胜利的日子肯定为期不远了。”
牟田口廉也之所以敢这么狂妄,是因为双方之前的战绩和纸面实力差距确实有点大。
但他忘了打仗不是简单的做算术题,影响战争走势的因素有很多,战场上得意忘形很多时候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真正的高手都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一点牟田口廉也显然还差的很远。
日本鬼子的“自杀式”进攻
战争开始之前日本方面考虑到了后勤补给将会是个大问题,所以他们提前做了准备。
让第十五军携带了一大批活牛、活羊,以及鸡鸭等动物,作为军队最主要的肉食给养。
至于其他的物资补给,日军带的并不多。
因为在日军看来,英国和印度军队无法有效阻止他们,他们一定可以在物资消耗完之前拿下英帕尔地区,就食于敌。
日军计划制定的很完美,但他们却低估了自己的对手,也低估了印度东北部恶劣的环境和自然气候。
战争还未打响,英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就把防守部队撤到了英帕尔附近高地上。
这既让日军远离了自己的后方基地,拉长了他们本就薄弱的运输线,还尽可能发挥出了盟军的空中优势。
牟田口廉也并不是浪得虚名,他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这个不利的局面。
但他没有选择退回去重新调整进攻方案,而是破釜沉舟的给部队下达了决死冲锋的命令。
也许在牟田口廉也看来,只要自己进攻的速度够快,一切隐患就都能够甩在身后。
牟田口廉也的计划起初进行的很顺利。
渡过钦敦江后日本军队势如破竹,在3月28日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对英帕尔形成南北合围之势。
这让驻守英帕尔地区英国和印度的军队大惊失色,连连请求支援。
虽然美国方面调动几十架运输机送来了第5英印师及全部枪炮,但战场局势还是不容乐观。
4月10日,日本军队攻占了英帕尔东南面的伯莱尔公路上的谢阿姆山口,英印军被迫退守坦努帕尔。
一个多月的持续作战已经让日本军队疲惫不堪,师团长们都向牟田口廉也建议稍作休整再战。
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牟田口廉也一意孤行,执意命令部队乘胜追击。
这种不计后果的追击,让日军本就不富裕的后勤补给缺口越来越大。
到了五月初的时候,整个日军作战部队的口粮已经锐减到了不足二两,这引起了士兵们的强烈不满。
要知道他们刚刚出发的时候口粮配置是每人每天6两。
长时间吃不饱导致日军的战斗力下降非常厉害,他们的行军速度变得越来越慢。
牟田口廉也看到这种情况后心急如焚,一再催促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因为眼看着雨季就要来了,再不快点,接下来的局面将会更加困难。
英国军队虽然打仗不行,但指挥官的眼光还是及格的。
一看日本军队没有了之前的锐气,1944年5月15日,他命令部队向日军发起了接连不断的骚扰进攻。
虽然这些进攻没有杀伤太多的日本人,但却有效的延迟了日本军队的速度,并进一步消耗了日军的后勤补给。
6月中旬雨季如期到来,连绵不断的大雨给筋疲力尽的日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生病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情况,牟田口廉也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呢?
草草收场
时间一晃来到了6月末,此时日本军队中生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每天几乎都有大量的士兵死于各种疾病。
一开始这些死掉的士兵还有人掩埋,但到了后面尸体越来越多,被饿的没有力气的幸存者们已经无暇再管了。
眼看这么下去可能真的十死无生,日军指挥官只能强忍着饥饿朝乌克鲁尔撤退。
这一切早就被吃饱喝足的英国军队料到了,他们在沿途设下一层层的阻击阵地,肆意的收割着日本士兵的性命。
这些被打死的日本士兵一个个都骨瘦嶙峋,很多人嘴里面甚至塞满了青草。
为了避免这十万人全军覆没,1944年7月2日午夜,日军大本营下令终止了“乌”号作战计划,同意第十五军“退却作战”。
所谓的“退却作战”其实就是打输了赶紧跑。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日本军方一贯的传统,比如他们打不过撤退就叫“转进”。
早就已经受够了这一切的日军幸存者一听终于可以撤退了,都疯了一样的朝钦敦江奔跑。
很多士兵跑着跑着就一头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了。
等英国军队坐着坦克慢悠悠从后面追过来的时候,沿途到处都是日军骷髅一样的尸体和随意丢弃的武器。
据战后统计,这次“乌”号作战中,有至少6万余名日本侵略者死在了战场上,其中一大半都是被饿死或者病死的。
活着回到钦敦西岸的日军幸存者不足三万人,这三万人几乎人人带伤。
这一仗绝对是日本二战时期打的最憋屈的一场仗,很多士兵甚至连敌人的样子都没有看到,就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讽刺的是这场战斗中英国和印度军队打的也是迷迷糊糊,五个来月的战斗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他们是被日本方面压着打的。
要不是日本方面的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太过于自以为是,雨季又帮了大忙的话,谁输谁赢还真的不一定。
说实话印度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总会发生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日本军队以这样的方式输掉战争,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结语:
战争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让无数生命毫无意义的死去。
正是因为如此,2500多年前中国军事家孙武才会说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样的话。
日军“乌”号作战计划的失败,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已经彻底疯了,完全没有把英国和印度的军队放在眼里。
战略上日本方面看不起对方问题其实不大,毕竟打仗就要有必胜的决心,气势要足。
但他们的指挥者一不提前了解战场环境,二不重视后勤补给,战术层面上也是不管实际情况,只知道一味进攻。
再加上他们是侵略者,站在全人类的对立面,本身就不是正义的一方。
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队打输这场战争其实也是预料之内的事情。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