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为动荡中的世界经济注入了稳定力量。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通过平等协商化解经贸分歧,不仅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更为完善全球经贸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范本。中方始终以建设性姿态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一、大国合作共赢的范式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早已深度交融,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尽管受贸易摩擦等因素干扰,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882.8亿美元,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织的经贸格局不可逆转。协议的达成证明大国之间通过平等对话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这一合作范式也为其他国家处理经贸分歧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多轮经贸会谈中,双方就取消或暂停加征关税达成共识,既照顾了各自产业的适应周期,又为市场主体提供了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这有助于双方在实践中逐步了解彼此的核心诉求与谈判底线,每一次共识的达成都是对未来关税平稳过渡机制的有益探索。双方经贸团队严格遵循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平台作用,在坦诚对话中增进了相互理解与互信。这种超越具体议题的战略沟通,有助于双方从全局高度把握经贸关系发展方向,为构建更加稳定、成熟的中美经贸关系框架奠定了基础。
二、理性的战略智慧
中方始终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在坚守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展现灵活务实的谈判智慧。美方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在产业层面,推动药品、半导体等核心战略商品以及汽车制造等制造业回流,降低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在贸易平衡层面,持续扩大农产品与能源出口,改善贸易逆差;在国际合作层面,通过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已达成经贸协议,构建有利于自身的贸易规则体系。面对复杂的经贸局面,中方在中美谈判中展现出高超的战略智慧。中国拥有的核心资源与技术优势,也成为我们在谈判中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筹码,也为推动双方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提供了坚实底气。
三、长期博弈的战略准备
面对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中国始终保持战略清醒。美国通过关税手段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战略意图并未改变。中美后续的经贸会谈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战略准备。中国正加快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通过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强大国内市场,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这些结构性变革不仅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更为在国际经贸谈判中争取有利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磋商的本质是沟通,是求同存异,寻找双方利益最大公约数。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方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希望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两国唯有坚持对话协商、管控分歧、扩大合作,才能为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环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既是历史赋予两国的责任,也是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作者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办主任李馥佳)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