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74亿美元采购97架“光辉”战斗机,印度空军最近宣布迎来“历史性时刻”。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近日正式批准这笔总额高达6200亿卢比的军购计划,为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份订单。随着新合同的敲定,印度空军将拥有大约180架“光辉”Mark 1A,数量翻倍,规模空前。而老旧的米格-21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印度国产战机似乎终于要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代?
▲印度媒体的相关报道
据报道,印度总理莫迪此前亲自为此背书,他不仅在公开场合高度评价HAL,还亲身登机体验“光辉”飞行,被印度媒体解读为“给国产战机打强心剂”。在印度国内舆论中,这批订单不仅是装备换代,更是民族自信的象征,代表着印度“国防自主”的战略成果。官方宣传还强调,这笔大单将为全国数百家配套企业提供机会,涵盖雷达、航电、材料、发动机零部件等多个领域,有望推动印度航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然而,当人们把目光从热闹的仪式拉回到战机本身,就会发现“光辉”的故事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款战斗机的研发历程几乎可以用“旷日持久”来形容。早在1983年,印度就启动了轻型战斗机计划,目标是替换米格-21。然而,直到2001年,首架原型机才实现首飞,耗时近20年。又过了十多年,2013年第八架试验机才完成飞行,2015年第一批飞机才交付印度空军。算下来,这款三代机的研制周期超过三十年,成为全球耗时最长的项目之一。相比之下,中国歼-10虽然立项时间晚,但2004年便已批量服役,并迅速发展到性能全面升级的歼-10C,形成大规模作战体系,两者差距显而易见。
▲印度总理莫迪亲自试驾
从技术层面看,“光辉”也并不像宣传中那般“先进”。它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外形颇似法国“幻影2000”,但气动性能存在明显短板。由于内油仅有2.4吨,作战半径不足350公里,即便加装副油箱也只有约550公里,而歼-10C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200公里以上。过载能力方面,“光辉”受限于推力不足和结构超重,被限制在5.5G,而歼-10C可以轻松达到9G。动力更是“光辉”的硬伤。印度原本雄心勃勃要研发“卡韦里”发动机,但三十年下来依旧烂尾,最后只能采购美国F404,彻底暴露了所谓“国产战机”的窘境。
更尴尬的是,“光辉”的航电与武器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雷达来自以色列,飞控系统来自美国,机炮来自俄罗斯,弹射座椅来自英国,导弹则混搭以色列和法国型号。这种“万国造”导致维护复杂,战备率长期低于60%。就连机载武器也落后于人。印度引以为傲的国产“阿斯特拉”空空导弹最大射程不过110公里,而中国歼-10C使用的霹雳-15射程超过200公里,信息化体系还能够与预警机、防空系统无缝协同。单机作战性能不足,再加上体系对抗的差距,使得“光辉”在真正的战场上几乎毫无胜算。
▲“光辉”与歼-10C
最让外界瞠目结舌的是造价。按印度国防部公开数据,这批“光辉”单机价格约为7000万至8000万美元,几乎接近美制F-35。换句话说,印度花了接近5代机的钱,却买到了一款性能勉强达标的4代机。难怪一些印度网友戏谑称:“买光辉就像买了辆宝马壳,里面装的却是拖拉机发动机”。正因为如此,至今“光辉”没有拿下过任何实质性的出口订单。2023年阿根廷空军招标时,因英国禁运零部件直接出局,印度在国际市场上颜面尽失。
反观中国歼-10C,凭借成熟的气动设计和国产发动机,已经形成大规模列装。它不仅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完备的电子战系统,还能挂载霹雳-15和霹雳-10等先进导弹,具备强大的超视距与格斗能力。在作战体系上,歼-10C依托中国的预警机和完善的数据链,能够实现“发现即打击”,战术灵活,实战效能远非“光辉”可比。如果说“光辉”是印度航空工业的“试验品”,那么歼-10C已经是成熟的“热门产品”,并在南亚战机军购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光辉”是印度数十年追求自主的执念
当然,从印度角度看,“光辉”的意义不止于性能。它代表了印度数十年追求自主的执念,承载着“印度制造”的战略目标和民族自信。无论战机本身是否优秀,这批订单至少确保了HAL和配套企业的生存,也让印度在政治上有了可以炫耀的资本。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印度空军的“光辉时代”更多是一种政治象征。在面对中国的歼-10C、歼-16乃至隐身的歼-20,“光辉”几乎没有对抗的可能。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