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下手,先拿中兴通讯开刀,那时候商务部直接禁售零部件,导致中兴生产线一度停摆。
转眼到2019年,华为也被拉进实体清单,供应链瞬间卡壳。荷兰阿斯麦的前总裁彼得·温尼克在2024年7月的一次电台采访里直言,这场对抗会拖好几十年,因为中美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中国企业的适应力远超想象。
温尼克退休后还强调,美国的封锁策略有点短视,可能反过来伤到自己,因为中国市场太大,阿斯麦的销售额里有不少来自那边。
其实,美国的逻辑挺简单,他们把芯片当成科技命脉,觉得掐住这个就能限制中国崛起。
2020年禁令升级,不光美国公司,第三方用美国技术给华为供货也得批。结果呢,华为手机销量一度下滑,但他们转头搞本土化,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一步步推出来。
西方媒体像纽约时报在2023年的一篇报道里就剖析过,这叫“硅封锁”,拜登政府想保住美国的技术领先,但也承认这可能适得其反,刺激中国加速自给自足。
到2023年,中国对镓和锗这些半导体原料实施出口管制,德国媒体报道说,这虽不是致命威胁,但暴露了西方供应链的脆弱,中国在某些环节也不是完全可替代的。
中国工程师埋头实验室几年,硬是把7纳米工艺搞定。中芯国际从代工厂起步,现在技术水平逐步追上国际巨头。
兰德智库在2024年的一份报告里提到,美国的出口管制像在中国芯片业扔了把扳手,短期内让中国公司难与美国竞争,但长期看,中国正通过巨额投资拉近差距。
确实,华为2023年推出Mate 60 Pro,用上自家麒麟9000S芯片,那一刻市场反应热烈,证明制裁没完全挡住路。
进入2024年,特朗普第二任期上台后,芯片战有点新动向。他确认了媒体报道,Nvidia和AMD同意把对华销售的15%交给美国政府,换取继续出口。
BBC在2025年1月的一篇文章里惊叹,中国“AI英雄”克服美国限制,DeepSeek的模型性能强悍,还比美国公司便宜得多,让硅谷都愣了。
这不光是技术较量,还牵扯到全球供应链的重塑。
美国2025年2月继续收紧芯片出口管制,应用材料和Lam Research这些公司抱怨,说这会伤到自家生意,还可能催生中国竞争对手。
中国半导体投资激增,自给率已经超过50%。经济学家杂志早在2018年就预言,这场芯片争端是21世纪的美中科技大战,涉及AI到一切。
到2025年5月,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进展快,甚至可能在AI芯片上赶超,台湾的角色也越来越敏感。
彼得·温尼克的话挺有分量,他说中国创新速度超出预期,这仗打下去,西方得面对现实。
中国虽落后,但永远赶不上美国这种说法太绝对,中国公司总在追赶中找到突破。 比如Nvidia在2025年8月推出新款中国专用AI超级芯片,比H20强,但这也侧面反映,美国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
中国外交部在2025年3月的记者会上,王毅提到,西方媒体常抹黑中国,但事实证明,美国无法接受中国科技领先。
2025年7月,美国取消多项对华禁令,西方媒体称这是贸易紧张的“破冰”,但其实是中国斗争的结果,不是什么恩赐。
低估中国是美国最大败笔,现在得建全新联盟对抗,但失败风险大,美国可能退缩成地区大国。
参考资料
陈冰:美对华芯片战还打吗?这两家企业和解有深意 直新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