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美关系,这几年大家伙儿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台湾省这事儿,越来越像个随时可能炸的火药桶。想想看,从2024年台湾选举赖清德上台开始,中国大陆那边军演就没停过,美国这边也加强了对台军售和军事支持。到了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台后,政策更趋强硬,但又带着点交易味儿,这让局势更复杂了。全球经济都可能被拖下水,谁都不想看到那一步,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得一步步捋清楚。
先说说为什么台湾省成了这个导火索。台湾地位本来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大陆一直强调那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统一。美国呢,从1979年台湾关系法起,就承诺提供防御性武器,但不明确会不会直接出兵。这叫战略模糊,本意是让双方都猜不透,维持和平。可现在,这模糊越来越模糊不清了。
2024年5月,中国防长董军和美国防长奥斯汀在新加坡会面,谈了75分钟,主要就是围绕台湾军演。中国说那是正常训练,美国说那是挑衅。紧接着,中国副外长马朝旭访美,又重申台湾是红线。进入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审查对台政策,国会通过法案强化对台湾省的保证,但同时取消了顾立雄访美计划,避免直接刺激北京。这前后矛盾的举动,让人觉得美国在权衡得失,不想太早摊牌。
中国那边,军力提升得飞快。人民解放军把台湾作为首要目标,2025年国防预算涨到2450亿美元,增长7.2%。不光是常规武器,还在发展精确打击、太空和网络能力。报告显示,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空军战机也越来越多。2024年环台军演规模空前,飞机频繁越过海峡中线,美军舰艇穿越作为回应。到了2025年,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联合演习更多,参与国包括俄罗斯,这让美国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警铃大作。智库分析说,中国可能不直接收复,而是用灰色地带战术,比如海关检查或检疫,慢慢蚕食台湾主权。这招聪明,因为不至于立刻引发大战,但能让台湾经济和民心逐步瓦解。
美国这边,特朗普的回归改变了调调。他上台后,强调美国优先,抱怨盟友防务开支太少。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警告中国收复台湾省可能迫在眉睫,但同时呼吁盟友多掏钱。日本防务支出升到GDP的1.8%,计划到2027年达2%,澳大利亚也加大军演,但都不愿明确承诺介入台海。
特朗普甚至考虑用关税逼台湾高科技产业移到美国,芯片关税可能加50%到100%。这听起来像生意,但本质是想让台湾省更依赖美国,避免中国得手。问题是,台湾内部不稳。赖清德政府得票率只有40%,立法院被反对党控制,防务改革推进慢。台湾地区军费2025年近200亿美元,但和中国大陆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民众对战争的准备也不足,很多人觉得美国会来,但万一不来呢?
战争风险为什么这么高?因为双方都觉得对方在逼近底线。中国认为美国在用台湾省遏制自己崛起,美国觉得中国在挑战亚太秩序。2025年评估报告显示,台湾冲突风险上升,可能从海峡扩展到南海、东海,甚至波及美国本土基地。经济上更可怕,智库模拟说,一场大战能让全球GDP缩水10%,中国损失更大,因为在家门口打,供应链断裂,出口崩盘。美国本土虽远,但盟友基地和航母群会遭重创。别忘了核因素,虽然双方都不想动用,但误判随时可能升级。
再看看潜在发展。假如中国选择封锁台湾省几个月,台湾能源和食物就撑不住。美国可能领头反封锁,但那等于开战。或者中国占个外围岛屿,作为试探,美方回应不力,就可能连锁反应。
为什么说要极其谨慎对待?因为没人是赢家。中国在家门口打,损失大但有地利;美国有技术优势,但本土安全。美国公众,尤其是MAGA派,反对卷入海外战争,像反对援乌那样。台湾人更惨,夹在中间,经济先垮。全球呢?芯片断供,电子产品价格飙升,股市崩盘。历史告诉我们,类似危机往往因小事爆发,比如一艘船被扣或飞机相撞。
长远看,化解得靠经济互利和互信。可现在,贸易战升级,科技脱钩加速,互信为零。特朗普想和中国谈大单,但台湾省不是交易品。中国强调主权不容侵犯,美国说不支持单方面改变现状。双方军力相当,谁先动谁吃亏。得极其谨慎,因为一旦开打,回不了头。全球经济衰退,供应链断,能源危机,全是连锁反应。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