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被中方捏住七寸,印度急断与台合作,给中国纳上“投名状”

纾瑶 · 4 小时前
当中方发出稀土管控禁令后,原本以为只是美国会因此头疼不已,但现在来看,不只是美国,印度同样非常担心,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印度似乎准备拿“斩断和台当局的合作”,给中方当解禁稀土的“投名状”。
最近,印度汽车产业前所未有地操心起稀土供应的事情。这本是一项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材料,现在却成了点燃国际事务火花的燃料。没错,火急火燎的印度汽车制造商们正催促着印度政府,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与中国接触,以加快获取稀土供应许可的审批流程。
1.png
(印度同样依赖中国稀土)


稀土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到电动汽车,再到国防工业,它们都是技术发展的基石。简单来说,稀土就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没有这些元素,高效的磁铁、电动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都将难以为继。
然而,虽然稀土听起来很神秘,其开采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科学,只是这一行业天然具有高门槛和环保顾虑。实际上,印度坐拥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约690万吨,但其开采量却微乎其微,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尤其是在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


今年4月,中国颁布了一项针对7种稀土元素及相关磁铁的出口管制政策。根据这一规定,企业若要出口相关产品,须按规定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这一策略立刻在全球市场掀起波澜,对依赖中国稀土的国家来说更是焦头烂额,而印度正是其中之一。


2.jpeg
(中方颁布稀土管制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些耐人寻味的数据。尽管印度储藏丰富,但其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而中国则一直是稀土供应的头号玩家。印度想要从自身资源中获得突破,无疑需要大量投入和技术革新,这不仅耗时,更不符合目前印度“时间就是金钱”的紧迫要求。因此,如何稳定获得进口,成为当前印度业界的当务之急。
面对稀土供应困境,印度自然也不是坐以待毙。今年1月,该国政府批准了一项高达1630亿卢比的投资计划,旨在推动国内关键矿产行业的发展,并于3月份向私营部门开放稀土勘探许可。这些举措虽可圈可点,但仓促之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jpeg
(印度加紧提高国内稀土产量)


与此同时,印度积极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试图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据报道,印度正在与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就稀土磁铁供应展开讨论。然而,这一策略要奏效,还需克服重重困难,因为想要找到一个直接替代品并不现实。
从影响来看,稀土供应短缺,直接影响了印度汽车制造业,尤其是那些正押宝电动车市场的公司。一些印度车企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的现有库存正在消耗殆尽,如果没有及时的补给,到7月生产必将受到重大影响。即便是目前状况相对稳定的车企,也面临着因供应链紧张而导致某款车型生产中断的风险。


有分析指出,被管制的稀土磁铁,拥有其他材料无法迅速替代的特质。也就是说,短期内,印度制造商几乎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外交途径或技术突破。
4.jpeg
(印度政府被催和中方接触)


那具体而言,印度是怎么做的呢?为了化解危机,印度计划派出一个汽车行业代表团前往中国,通过直接对话加快稀土进口进程。这不仅是一次经济合作的尝试,更是试图对两国关系的一次微妙调适。
与此同时,印度外交部决定终止与台当局之间,持续十余年的所谓“合作关系”。据悉,这一“合作”的具体内容,是印度每年都会让大量印度外交人员,前去岛内进行相关培训,但是现在印度终止了这一“合作”,转而要将人员的培训放在大陆。
从时间上看,印度这一动作非常巧合,毕竟这是在中方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上“低头”,但是否与印度希望中方在稀土上松绑有关,或许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


5.png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


印度稀土问题,折射出的不仅是简单的供需矛盾,也是国家在资源、技术和外交上的多重较量。未来,随着技术升级和国际合作的加深,可能会传来一些好消息。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稀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印度需要调整策略,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复杂的局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纾瑶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