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法学专业岗位竞争比仅1:65,远低于其他专业岗位的残酷厮杀。
“法学,是体制内的宝。”考研名师张雪峰在多次公开场合强调这一观点。他的理由简单直接:普通家庭孩子想稳当发展,先进体制是最优路径。而法学专业,正是打开体制大门的金钥匙。
据统计,2025年湖南省考中法学岗位占比高达20%,司法部直属单位招聘中法学博士岗位占比超50%。更关键的是,法学专业公务员平均竞争比仅为1:65。当其他专业考生在1:几百的岗位上厮杀时,法学毕业生已在体制赛道悄然领先。
张雪峰的观点并非空谈。他直指一个现实:对普通家庭学生而言,体制提供了一条风险低、发展稳的职业通道。而法学专业,恰恰是这条通道的“VIP门票”。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仅15%,法学生就业内卷严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制内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持续扩大。法治政府建设背景下,既懂专业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刚需。
“即便已经进入体制工作的公务员,都需要报考岗位对口的法学在职研究生。”一位教育观察者指出。学历提升成为晋升必备,而法学在职硕士被张雪峰称为“敲开体制大门的砖”。
法学毕业生在体制内的选择远超常人想象。公检法系统自然是对口方向,但机会远不止于此。法院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是法学生的“正统出身地”。工作五年左右可参加法官入额考试,完成从助理到法官的关键跃升。虽然起薪仅在6000-8000元区间,但职业尊荣感和专业成长空间无可替代。
公安机关内设的法制部门常被忽视,却是法学人才高地。“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每一步都要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法制部门就是监督、指导这些执法行为合法性的守门人”。这类岗位要求精通刑法、刑事诉讼法,是法学理论转化为执法实践的关键枢纽。
近年来各级纪委监委成为法学毕业生热门选择。“审查调查腐败案件涉及大量法律程序和定性问题”。这类岗位偏好法学、会计、审计等专业背景,工作强度大但成长迅速,直接参与反腐败一线工作。
与此对应的是公务员考试中的法律基础、申论写作等模块,恰恰是法学生的专业强项。四年法学训练培养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在申论写作中具有碾压性优势。
张雪峰特别强调在职法律硕士的价值:“提前报考,就能提前毕业,在体制内的岗位竞争与晋升中占据优势地位。” 且法学在职研究生对跨专业者友好,不考高数,只考政治、英语和法学专业课。
法学毕业生面临多重职业选择,体制内外发展轨迹迥。律师行业看似光鲜却两极分化严重。顶尖律师年入千万,但多数小律师“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在北京,执业前三年的律师收入微薄,“几乎留不下几个钱”,十年左右才可能达到年薪二三十万。
公司法务岗位的起点同样不高。二三线城市法务月薪约3000元,一线城市约6000元。虽工作十年后可能升至管理层,但体制内清晰的晋升梯级和退休保障仍具强大吸引力。
反观体制内,法院检察官虽然起薪不高,但“正式公务员编制能够解决北京户口,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随着员额制改革推进,入额法官检察官收入明显提升,北京地区可达年薪20万左右。
公证员等相对轻松的法律职业要求也不简单:需通过法考并在公证机构实习满2年。但其工作压力小于法官检察官,职业风险较低,薪酬水平中等偏上。
法学考公虽机会多,但竞争依然激烈。体制内法学之路的真正赢家,往往提前布局:学历+证书+报考策略的组合拳。张雪峰推崇的在职法律硕士,如今已成为不少基层公务员办公室抽屉里的备考资料。当别人还在为1:300的岗位比焦虑时,手握法学文凭的考生已在1:65的赛道上起跑。
你认为法学毕业生是该考公务员还是去当律师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