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近期批评印度与东盟的贸易战略“愚蠢”,还将东盟称为“中国B队”,他认为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商品绕开原产地规则的主阵地,借此躲避关税涌入印度市场。目前印度已经调整方向,积极与英国、阿联酋等签订新的贸易协定,积极推进与美国、欧盟等国家与组织的谈判。
东盟是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核心对象,去年印度与东盟贸易额达1310亿美元,占印度外贸总额11.8%,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印度却将东盟定位为“中国附属”。印度本就与所有邻国关系不好,这一下子又得罪了十个周边国家。印度的理由是,印度与东盟的自贸协定是向印度的竞争对手开放市场。中国商品会绕开印度关税壁垒,借东盟涌入印度。印度有这样的想法,美国也有类似的想法,此前美国一直认为印度是美国对华关税的漏洞,认为中国商品经过印度涌入美国市场,于是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加征巨额关税,之前欧盟也提出过这种担忧。就这样,印度能跟欧盟、美国达成什么协议?反而会失去东盟这个重要经济伙伴。
印度68%的电子产品依赖中国进口,许多零部件经东盟中转。若跟东盟关系恶化,供应链中断将推高印度制造业成本,去年印度因保护主义政策已导致外资直接投资(FDI)下降18%,这样会进一步吓退美欧企业,比如苹果供应链正转向越南、孟加拉国。印度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过于自大。一直以为能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它拿什么比?排斥东盟合作,只会导致印度更难以融入区域产业链。
自大的背后其实还是自卑,无法直面竞争。面对东盟,都没有竞争获胜的勇气。这也不让人意外,之前印度也是在最后一刻放弃加入RCEP。原因就是怕其他国家的商品冲击本国市场,冲击印度本土制造业。且不说其他的,印度就连中国加入WTO的魄力都没有,拿什么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于2025年5月全面完成谈判,印度的想法只会助推东盟向中国靠拢,真是瞌睡来了它递枕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