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张雪峰夜游郑大感慨万千:22年时光把少年变成大叔

聪颖鱼 · 3 小时前
标题:张雪峰夜游郑大感慨万千:22年时光把少年变成大叔,校园树木成时光见证者
夜风拂过郑州大学的林荫道,张雪峰踩着斑驳的树影,手指轻轻抚过一棵粗壮的梧桐树干。22年前,他亲手种下这棵小树苗时,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涩少年;如今再看,树皮沟壑纵横,枝叶早已亭亭如盖。这位在直播间里妙语连珠的“考研名师”,此刻站在母校的夜色里,突然像个迷路的孩子般沉默——原来时间真不是个好东西,当年觉得永远走不完的大学路,如今连影子都追不上了。
1.jpeg
推开郑州大学老校区的铁门,张雪峰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记忆里总爱逃课去食堂抢糖醋里脊的旧教学楼,外墙爬满了爬山虎;曾经觉得“土味十足”的图书馆,现在配上夜灯倒显出几分庄重。最让他恍惚的是校门口那家文具店,当年总嫌老板娘唠叨,现在隔着玻璃都能闻到熟悉的修正液味道。
“您还记得吗?97级男生宿舍楼前那排冬青,我们总往女生宿舍送花得翻墙。”一位路过的老校友拍他肩膀。张雪峰一激灵,突然想起大二那年,自己为追同系姑娘,硬是翻墙摔进月季花丛,被保安追了三条街的糗事。如今那些花丛早换成了自动灌溉系统,可青春的莽撞劲儿,却像被雨水冲走的粉笔字,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生命科学学院后院,张雪峰驻足良久。当年他带着学生会种下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需要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树冠投下的阴影里,隐约可见当年他们刻在树干上的“考研必胜”——字迹虽已模糊,却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分量。
“这些树比我们活得明白。”张雪峰摸着皴裂的树皮自嘲,“咱们总抱怨中年危机,可人家年年落叶归根,岁岁抽芽新生,多通透。”这话让同行的年轻教师若有所思。确实,看着树木用年轮记录光阴,谁还能纠结“35岁失业”“学区房焦虑”?人家光是活过雷劈虫蛀就够励志了。
2.jpeg
说来也巧,就在张雪峰夜游母校前一个月,他刚宣布向郑大捐赠300万,专门资助贫困新生学费。这笔钱要支撑600个寒门学子完成大一学业,相当于每年种下600棵希望之树。有网友调侃:“张老师这是用当年种下的梧桐,浇灌现在的幼苗。”
但鲜少人知道,这笔捐赠背后藏着段心酸往事。2016年张雪峰在演讲中调侃母校“给排水专业像修水管”,惹得母校公开声明“不欢迎”。后来他悄悄联系学院老师:“我那会儿年轻气盛,现在想回来补交学费。”这番话让老教授们眼眶发热——原来当年那个逃课的刺头,心里始终记挂着母校的屋檐。
看着操场上奔跑的新生,张雪峰掏出手机给女儿发语音:“记住,等你40岁回母校,别光顾着拍短视频。多摸摸那些老树,它们比网红打卡点诚实多了。”这话引发中年人群体强烈共鸣——在这个AI都能写诗的时代,能让人停下刷手机的,永远是真实岁月留下的刻痕。
有教育学者指出,张雪峰的“树木情结”暗含深刻启示:当代人焦虑的根源,在于用即时反馈丈量人生。而一棵树的成长周期,恰恰教会我们“慢即是快”的生存智慧。就像他捐助的贫困学子,或许现在还在为5000元学费发愁,但四年后,他们就是支撑社会的新树干。
3.jpeg
经典语句收尾
“时间从不说话,却让每棵树都成为会行走的纪念碑。”
内容调用资料
今日头条《张雪峰宣布向郑州大学捐款300万》
4.jpeg
网易订阅《有担当!张雪峰向母校郑州大学捐款300万》
网易订阅《不打不捐款:张雪峰给哈理工捐给郑州大学捐》
网易订阅《点赞!张雪峰将向母校郑州大学捐款300万元》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聪颖鱼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