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还未访华,印度连做两件恶心人的事:他对美国的幻想仍没破灭。
还没踏上中国的航班,印度那边先甩了两记骚操作。南海一拨,东海一拨。配合着华灯初上的外交日程,看得人胃里发酸。是诚意来谈,还是端着拳头来敲门?时隔7年,莫迪要来中国一趟,按理说是释放善意的窗口期,结果风向一变,味儿就变了。
莫迪访华归根结底就是被美国逼得没办法了
时间点很关键。8月1日左右,特朗普签了行政命令,盯上印度继续买俄罗斯石油这事,直接上了惩罚性关税。风向一冷,印美关系那根火线被点着。莫迪政府装没听见,能源合作照旧。外界看着拧巴,其实背后是死结。
印度是十足的贫油国,胃口又大。国际能源署的盘子摆在那,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2024财年进口量超过2.5亿吨。俄油在印度的桶里占了四成多。这不是偏好问题,是现实推着走。中东那边复杂得很。跟巴基斯坦的长期对峙,和以色列的要好,让印度和不少穆斯林产油国的关系始终别扭。沙特、阿联酋有生意,价格可不那么友好。俄罗斯这边给到七折油,便宜到家。靠着这口气,印度压了通胀,省下了大把外汇。
这年头,印度在美国的剧本里本该是主角之一。但关税一刀切下去,戏就散了。
眼下特朗普对印度打直球,关税上调到50%的风声压下来。白宫的命令里写得明白,额外25%在8月7日生效,21天后还可能再堆到50%。印度的外向型经济这下挨了重锤。美国是印度最大外汇来源地,2024财年对美出口接近870亿美元。纺织、制药、珠宝、信息服务,都是吃饭的家伙。印度商会联合会的估算也不客气,出口可能掉四到五成。那就是实打实的订单蒸发,岗位没了,厂房的灯都得暗一半。
一边是能源命门,一边是贸易刀口。双向夹击。莫迪这趟访华的时间点一下变得耐人寻味。他计划在8月31日至9月1日去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七年没来了,这回要谈的范围也不窄。边境议题,贸易平衡,投资合作,能摆到桌上就摆。目的很直白,走一步缓一缓,把紧绷的弦松一松。
话说回来,印度的产业链离不开中国。零部件要靠,投资要靠。中美要是一起压,印度真会站不稳。莫迪清楚这点。可正当窗口开了一条缝,印度的手却伸向了两片最敏感的海域。这就让人琢磨他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
在访华前,印度却不忘做恶心事。
第一件,伸手南海。印度和菲律宾跑去南海附近搞了个所谓的联合巡航。印度头一回这么干,还挺排面。三艘军舰拉开队形。德里号导弹驱逐舰,沙克蒂号补给舰,基尔坦号护卫舰。两天时间,通信演练、海上补给、战术机动,一套组合拳走完。菲律宾海军对外口径是加强海上安全合作。=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飞到印度,待上五天。双方敲定了新的布拉莫斯导弹合作,还有一份三十亿美元的贸易协议。放在南海这块背景板下,意味就变了。菲律宾想用印度武器给自己撑腰,印度也乐得当这肩膀。
第二件,伸手东海。印度宣布把和日本的安全合作往上拧。外界盯紧的,是那份统一综合体无线电天线桅杆技术的协议,简称UNICORN。看似技术细节,实则关键点。这套增强隐身的桅杆系统,由日本NEC和印度巴拉特电子联合搞。本来装在日本海自的护卫舰上,现在转给印度,用来升级自己的国产航母和驱逐舰。把一堆天线整合进一根桅杆,雷达反射截面小了,隐身上去了。更扎眼的是,印度和日本又把这套技术分享给了菲律宾。三边一串,东亚海域的小圈子呼之欲出。后面还有联合军演的安排。
南海、台海敏感期本就胶着。中菲的海上摩擦刚压一压火头,印日的军事合作又往前推。偏偏卡着莫迪访华前夕,时机太巧,味道太冲。像在探底,也像在挑边。
很多人问,既然要来,怎么还做这种事。两层动机摆在台面上。
一层是给美国看的。印度一直被钦点为印太的一根支柱。脚下摇过一次,脸上就要补妆。在印巴冲突里的糟糕表现,让印度在华盛顿的形象打了折扣。美方开始怀疑可用性,于是关税、限制轮番上桌。现在关税压到25%,还有可能推到50%。按常理,这会儿最该稳住对华的一头,争点喘息空间。莫迪却选在南海和东海上表演。有点像是冲着美国喊话:别急着把我边缘化,我还有价值,我还能出力。期望是再握一次手,换来关税上的松动。美方会不会照单全收,答案就摆在那。可莫迪显然还没彻底死心。
另一层,是内政。莫迪不想让国内看见一个低头的自己。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伤口还在,二十多名士兵的牺牲,是印度舆论场的痛点。民族主义在那里横着,政府在边境上的投入不得不加码。加上在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抗里,那些让印度吃亏的装备对比,总会被拿出来敲打情绪。莫迪这趟访华,是经济和能源压力推来的选择。可他也要给鹰派一个交代。访前在周边做点硬动作,就是告诉国内:不是示弱,是带着筹码去谈。哪怕这筹码看起来更像是给谈判加难度的障碍。
可惜这一出左右逢源的戏,常常变成两边都不讨好。美国那边看的是硬实力和可控性,不会因为两天的巡航、几份协议,就把关税从50%的门槛上撤回来。中国这边看的是诚意和互信,更不会对一边握手一边出拳的姿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印度对中国的零部件依赖是实打实的,制造业的很多环节离不开这条供给线。资本也一样,信心这个东西,来得慢,走得快。你今天在南海、东海上秀肌肉,明天来天津说合作,资本会怎么想,市场会怎么反应。
俄油的折扣当然香。可渠道稳定也得靠大国博弈中的平衡。美国的关税是明牌,欧盟的态度是暗线,印度要想稳住这条生命线,得学会在风浪里找缝隙。
亚洲两大经济体有合作的空间,也有现实的磕碰。把问题摆上台面,别用动作去刺激神经,用机制去压住情绪,才是正路。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