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美国与印度在关税议题上的磋商持续陷入僵局,双方始终未能达成共识。正如美国财长所坦言的那样,印度方面展现出的强硬态度令其颇感无奈;而此前他便曾直言,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实际话语权相对有限。可莫迪显然并不认同这一判断,其对印度国际地位的认知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必须清醒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唯有中国具备让美国真正忌惮的实力。无论是经济体量、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国际战略布局,印度与中国均不在同一量级。
在这场美印关税博弈中,新德里手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筹码:既无法通过市场体量反制美国,又缺乏核心技术形成谈判杠杆,更遑论构建有效的国际联盟。所谓"战略自主",在现实利益碰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自2025年4月特朗普启动“对等关税”计划以来,美印历经五轮谈判均未达成协议。8月1日,美国正式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威胁“24小时内可再追加25%”,实际税率可能高达50%。
印度原以为承诺对美国40%工业品零关税+增购250亿美元美国能源足以换得协议,但特朗普要求印度进一步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遭莫迪断然拒绝。
美国财长贝森特曾公开指责印度“拖慢全球贸易进程”,并直言:印度并非全球重要角色,其行动缺乏战略价值。今天美财长更是送了印度4个字,那就是“有点固执”。
莫迪政府存在严重的误判。在地缘价值方面,他们深信西方遏制中国需依赖印度,但现实却很残酷。在G7峰会上,莫迪被安排在合影边缘,发言时长不及巴西的一半;特朗普更是辱骂印度为“死亡经济体”,扬言让他们下地狱。经济实力上,印度也存在泡沫。制造业占GDP比重仅14.7%,低于1968年的水平,远逊于中国的28%。
而且印度的产业链十分脆弱,试图以冷冻虾替代中国对美出口,却因饲料依赖进口、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大量货物滞留港口,损失惨重。联合国外贸报告还质疑印度GDP数据的真实性,其6%的增长率难以掩盖基建落后、贫困人口众多的现实。
外交方面,印度的信用也濒临破产,七次阻挠金砖国家去美元化,力挺美元体系,遭中俄冷遇;挪用金砖银行贷款购买美国武器,进一步激怒盟友。
前几天,中国经济学家高志凯在印度电视台那场辩论,简直像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火柴!当时美国专家本杰明正趾高气扬教训印度:“你们必须听美国的,立刻停买俄罗斯石油!高志凯突然插话:“特朗普现在拿枪顶着印度脑袋逼投降,可印度是强国啊,凭啥要跪着买石油?
其实高志凯这招高明着呢!表面猛夸印度14亿人口、世界第五经济体,可美国人就是不给印度面子,说白了就是看不起印度人。
直白点说,印度在农业红线、能源依赖、制造业短板的三重枷锁下,既无实力对美国说不,亦无资本对俄罗斯说是。当特朗普以关税为刀肢解印度经济,莫迪只剩两条路:妥协核心利益,或等待更深的衰退。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