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打了这么久,美国人为啥承认中国赢了?又为什么说美国再这么折腾要“阿根廷化”?
大伙儿关心的中美贸易战,最近有了新动静。两边在斯德哥尔摩谈完后拉扯很久,终于谈妥了,决定再次休战90天。具体来说,美国把原本要对中国商品加的那24%的“惩罚性关税”给继续暂停了,咱们中国这边呢,也同步继续暂停了对美国商品加征的24%关税。联合声明里说得明白,这个休战期从12号开始,目的就是给后面谈判争取时间。
不过,这最后一刻签字“休战”的背后,特朗普的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熟悉这位交易大师套路的人都知道,他玩的就是极限施压的心理战,非得把谈判拖到加时赛的读秒阶段才肯拍板。这次也一样,离原来的休战截止时间就差那么几小时。那特朗普为啥这么干?说白了,还是想用这招给咱们中国施加压力,看能不能再榨出点“油水”,比如多买点美国大豆什么的。老套路,没新意。
就在这“休战”消息出来前几天,美国那边一位重量级的老前辈、71岁的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站出来说了句大实话。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在这场贸易战中,只有一个赢家,那就是中国!”为啥?按照他的说法,美国再这么搞下去,只会“阿根廷化”。
什么是“阿根廷化”?阿根廷也曾大搞贸易保护。结果坏事了,企业的心思全歪了,不是琢磨怎么提升技术、打磨产品、真刀真枪拼市场,而是整天琢磨着怎么钻营门路、巴结官员,就为了从政府口袋里掏补贴、捞特权。整个国家的经济筋骨硬生生被自己给“养废”了。萨默斯发出警告,说美国现在走的这条路,和当年阿根廷失败的教训“惊人地相似”。
特朗普自以为手里挥舞着关税大棒,就能当谈判筹码,就能吓唬住别人。可实际效果是啥?这些高关税抬高了美国自家工厂的生产成本,钱袋子受不了了。这逼得不少企业,包括外国的甚至美国自己的企业,觉得在美国开厂做生意太贵、太不划算,干脆把资金、把生产往外转移。这一跑,最后真正受伤害的是谁?是美国自己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而美国这种单方面搞保护主义、关起门来的做法,恰恰在帮中国的忙。为啥?因为全球的企业都在找靠谱的“避风港”投资、生产、做生意。美国那边政策朝令夕改,成本高企,风险大得吓人。大家扭头一看,中国这边产业链完整、市场巨大、政策环境稳当得多。自然而然,中国就成了更香的选择。甭管这90天休战结果如何,从长远看,美国这套保护主义拳法,就是在给中国当陪练,在把资金、技术、生产线加速往中国这边推,这不就等于美国亲手把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给中国“送货上门”了吗?也难怪萨默斯会说中国是唯一赢家。
那么关键来了,这泼天的机遇砸下来,中国凭啥能稳稳接住,还能把压力转化为了动力?靠的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实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中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5%、占全球钢铁产能的54%、三分之一的化肥产量、三分之一的发电量,这些硬邦邦的数据,是几十年如一日,一锤子一钉子夯出来的硬实力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也是中国化压力为燃料的底气。实力,才是让萨默斯“中国赢家论”落地的终极密码。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