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拉拢印度不如做掉印度?对于反复无常的印度,我们该如何处理?

静夜史 · 5 小时前
关于政治的含义,毛主席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那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在纷繁芜杂的国际环境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反霸权统一战线,团结更多的国家无疑对我们利大于弊。而印度作为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在波谲云诡的国际棋局中,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存在。
自1947年印度建国起,这个体量较大的国家就被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争相青睐。看起来,建国之初就一跃成为第三世界领袖的印度确实拥有极高的拉拢价值,然而对于中国而言,静夜史认为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在静夜史看来,印度的反复无常、迷之自信以及其在战略上与中国的天然对抗性,都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拉拢印度真的是明智之举吗?或许,采取更为强硬的策略才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选择。
1.jpeg

一、印度的迷之自信与交流困境​
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印度或许是唯一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国家。当年毛主席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想明白印度为何要来搞我们,今天我们同样也想不通一个综合国力一言难尽的印度,到底是哪里来的自信。
虽然脱胎于英国的殖民地,但印度却未能继承英国外交中的狡诈与务实,反而滋生出一种令人费解的迷之自信。众所周知,印度顶着大国的头衔,却缺乏与之匹配的实力。面对美国,当美国砍掉其50%关税时,印度选择了沉默,不敢有丝毫还手之力;面对欧盟的疏远,它同样只能忍气吞声,毫无反抗的勇气。可就是这样一个在美欧面前唯唯诺诺的国家,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却常常摆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嘴脸,自视甚高,对他国不屑一顾。这种“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皮”的特质,让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的交流变得异常困难。​
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早已向我们证明,与印度这样的国家讲道理、谈合作,简直是对牛弹琴。两国在外交理念、战略认知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印度的外交逻辑似乎总是围绕着自身的虚幻优越感展开,缺乏对国际局势和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在这种情况下,试图通过拉拢来改善中印关系,无疑是徒劳的。相反,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暴揍印度,让印度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实力,或许才能换来它表面上的“亲华”。,毕竟这个国家虽然已经建国70多年,但心智依然像一个不懂事的孩童,只有在受到深刻的教训后,才会明白什么是规矩。
2.jpeg

二、美俄拉拢印度的战略意图与中印的天然对抗​
在静夜史看来,拉拢印度,也就是印度所谓的统战价值,一直以来都是美俄而不是中国的。
美俄之所以争相拉拢印度,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除了将印度视为巨大的武器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想扶持印度成为掣肘中国的棋子。美国希望借助印度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和战略扩张;俄罗斯则试图通过与印度的合作,在与西方博弈的同时,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地位。这一现实决定了印度天然地就与中国处于一种对抗状态。只要美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博弈存在,印度就不可能真正亲近中国。它只会在美俄的扶持与怂恿下,不断给中国制造麻烦,以换取自身的利益。​
在这种中印注定对抗的大背景下,静夜史认为保持对印度的压制甚至打击,不仅不会破坏中印关系,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比如当印度被暴打后,因为无法有效掣肘中国而失去其战略价值时,美俄对它的好感也会随之降低。失去了大国的青睐与支持,印度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此时它才有可能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从而为中印关系的转圜创造机会。如果我们一味地对印度采取怀柔政策,只会让它更加有恃无恐,在美俄的支持下变本加厉地挑衅中国。​
3.jpeg

三、印度的实力与野心不匹配及潜在威胁​
就像蒙古虽小,但志在星辰大海一样。印度虽然综合国力一言难尽,但却并不妨碍印度有一颗“有声有色”的大梦想。
放眼世界,印度的综合国力实在是一言难尽。国内种姓制度的残余依然横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业化进程更是举步维艰,至今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比较亮眼的GDP更是靠牛粪和牛棚的水分撑起来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国家,却从建国以来,就始终怀揣着“有声有色”的大国野心。在印度眼中,除了美俄,其他国家根本就不值一提。这种野心与实力之间的巨大落差,让印度在国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冲动。​
虽然在中国看来,印度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投入过多的精力去重视,但作为我们搬不走的邻居,它的存在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回顾历史,在抗美援朝期间,印度就曾趁机蚕食中国领土,其无耻行径早已暴露无遗。如今,在中国台海问题面临美国挑衅、北方需要应对俄罗斯复杂关系的情况下,印度的动向更值得我们警惕。如果我们对印度听之任之,它很可能会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甚至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勾结,给中国的发展制造更多障碍。虽然它未必能成为心腹大患,但必然会让我们感到如鲠在喉。在静夜史看来,在中美俄大国博弈的大格局下,一个靠近美俄而远离中国的印度,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脏弹”。​
4.jpeg

四、应对印度的策略:先下手为强​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早已证明,中印关系好不好,从来不看中国对印度够不够真诚,而是看中国的拳头揍印度够不够凶狠。
综合来看,印度根本没有拉拢和统战的价值。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大环境下,先下手为强摧毁印度,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而且,从美俄的角度来看,瓜分印度也同样符合它们的利益。美国可以通过控制印度的部分地区,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俄罗斯则可以趁机扩大在南亚的势力范围,缓解西方制裁带来的压力。​
当然,这里所说的 “做掉印度” 并非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手段,削弱印度的国力,瓦解其内部的凝聚力,使其失去对中国构成威胁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联合其他对印度不满的国家,孤立印度,压缩其生存空间。在经济上,限制与印度的合作,打击其脆弱的工业体系,让其难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5.jpeg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的策略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但我们要明白,国际政治从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导向的。只要我们的策略得当,能够为其他国家带来实际利益,就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而且,印度长期以来在国际上的霸道行径和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早已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能够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或许还有人认为,应该给印度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印度的本性决定了它很难真正改变。它的迷之自信和大国野心已经深入骨髓,只要有机会,它就会试图挑战中国的利益。与其等到印度发展壮大,对中国构成更大威胁时再采取行动,不如现在就主动出击,永绝后患。​
总之,对于反复无常的印度,拉拢并非良策。我们应该认清其本质,采取果断强硬的措施,压制甚至打击印度的嚣张气焰。在静夜史看来,只有让印度彻底失去威胁中国的能力,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安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静夜史认为在国际博弈的棋盘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6.webp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静夜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