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是真发火了。
先是在7月30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又是在5天后发飙指责印度贼心不死,居然不断的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和军火,生意做到飞起,挣得满嘴流油。
简直没把它老美放在眼里。
还站到道德制高点上,怒斥印度“根本不在乎乌克兰死了多少人”。如果还不悔改,将在25%关税的基础上再加征额外惩罚,保证给你“全世界最高关税”的特殊关照。
狠话说到这个份上,川普似乎还不满足,还开启了暴风骤雨般的狂喷羞辱模式。
一边大骂印度是“死亡经济体”,一边翻出5月份的印巴冲突旧账,带着几分轻蔑暗示其可能有五架战机被击落,要不是他出面儿调停,指不定印度要在挨打中拉一坨大的。
可以说当着全世界的面儿,把一向要面子的印度羞辱的体无完肤。
这一连串的铁拳都把印度跟莫迪都给砸懵了。
不是,你忘了咱哥俩儿每次见面又是手拉手又是拥抱了么,敢情你都是演的?我们平时自吹自擂说自己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你却说我是“死亡经济体”,这是打我脸么?
更何况你美欧自己也在偷偷跟俄罗斯做生意,规模还不比我小,凭啥拿这事捅我刀?
我们知道印度一向不是省油的灯,那么面对特朗普的“最后通牒”,它这次会强硬到底么?
被夹在美国压力与俄油生意之间的印度,该如何抉择?
“兄弟反目”
众所周知,特朗普的眼睛里是容不得“对美顺差”四个字的。
而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美印商品的贸易总额约为1288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顺差高达458亿美元。于是,印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美国关税砧板上的一条大鱼。
自今年4月美国政府推出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以来,美印双方就围绕关税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但都成果寥寥,许多关键问题上始终难以取得共识。
几个月下来收获甚微的拉扯,也让特朗普逐渐失去耐心。
眼看印度对他这个“大哥”毫无尊重可言,特朗普终于恼火了,不再顾忌两国的昔日“情谊”,愤然拍桌:给我加关税!狠狠地加!
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印度进口俄能源”、“拒绝对美开放农产品与乳制品市场”为由,宣布对印度额外加征25%关税。至此,美国对印度加征的关税税率已经达到了50%。
放眼整个世界,都难找比印度加征的关税更高的国家了。
要不说谈钱伤感情呢。
在特朗普举着关税大刀满地图开“无双”之前,他跟莫迪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起码在表面上挺像一对“好哥们儿”,一见面就“又搂又抱聊的甚欢”。
2017年特朗普在白宫大排筵宴时,还高规格地接待过莫迪,两人多次公开互称“好朋友”。
2025年2月懂王重返白宫后,莫迪也第一时间访美。特朗普也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甚至用“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MIGA(让印度再次伟大)”,来彰显两人及美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然而这才几个月,关税的大刀便当头劈下。
特朗普与莫迪“塑料兄弟情”的那层遮羞布,就这么被扯下来了。
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的话来说就是:“莫迪和特朗普之间的兄弟情,以及两个地缘政治新盟友间貌似亲密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特朗普的“双标”
那么,川普为何如此大动肝火,不顾这位昔日“兄弟”的死活,施加如此高的惩罚性关税?
首先,在特朗普看来,印度犯了“懂王正义法”中不可饶恕之“傲慢罪”。
印度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触动了白宫方面的敏感神经。
印度身为美国所主导的“四边机制”成员国之一,却罔顾美国表态,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成为俄油最大的进口商之一,并从中牟取巨额利润,这让老美早就心生不爽了。
数据显示,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前,印度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仅6.8万桶;到同年6月激增至112万桶;2023年5月更是飙升至215万桶,占其每日550万桶总消耗量的近四成。
而印度之所以顶着风险,与俄罗斯在石油贸易上达成共识,是基于多个方面的考量。
印度的石油资源并不丰富,自给率仅有可怜的10%左右,是地地道道的贫油国。
为了满足国内需要,印度只能大量进口外国石油。可近几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西方国家纷纷转向中东、美国采购石油,从而导致全球石油供应紧张,油价水涨船高。
这可让印度犯了难。
不买中东石油的话,国内就得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咬咬牙买了吧,又得赔上一大笔钱。
就在印度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成为西方世界众矢之的的俄罗斯,貌似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人家油多事儿少,价钱公道,为什么不跟它做生意呢?
经过数论谈判、磋商,印俄两国达成了石油贸易的合作,并在此后几年不断深化。
2023年,俄油占印度进口总量的38%,成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源,两国的合作也由此成为俄乌冲突后,全球能源格局重组中最引人注目的双边关系之一。
在印度石油供应深度绑定俄罗斯的当下,如果切断俄油的进口,舍近求远去买中东海湾国家的高价石油,印度的电价得直接上涨40%,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
甚至极有可能导致国内通胀彻底失控。
说白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刀切断印俄石油供应链,无异于割断印度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除了自身能源安全问题的考量,印度大规模进口俄油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
太挣钱了。
俄乌冲突后,面对西方世界的制裁,俄罗斯原油被迫低价抛售,印度一看就走不动道了,如果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可获取比中东原油低10-30美元/桶的高额折扣价。
这可让印度捡了个大漏。
它以低价进口大量俄罗斯原油后,加工成柴油、航天燃油,转手就卖到了欧洲,当了波国际石油贸易的“黄牛”,每年能从这笔“三角贸易”中获利上百亿美元,可谓挣得满嘴流油。
在与俄罗斯建立稳定的石油贸易关系后,印度还用卢比支付了部分俄油款项,一方面避免了制裁,一方面又推动了卢比国际化。
通过这笔无比划算的石油贸易,印度可谓一举多得。本来挣钱挣得好好的,结果特朗普忽然空降,上来就指责印俄“走得太近”,还给印度戴上了“罔顾乌克兰民众死活”的高帽。
这可让印度气不打一处来。
人欧盟跟俄罗斯私底下整的更大,怎么也没见你老美有什么反应呢?
印度外交部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与俄罗斯货物贸易额达675亿欧元,其中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1650万吨,甚至超过2022年俄乌冲突前的水平。
欧盟不仅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化肥、钢铁等非必须商品也没少买,核原料、钯金等重要战略资源更是一个都没落下。
那土耳其更是过分,光是2025年上半年,进口俄罗斯原油达到了每日约45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28%,较2022年冲突前增长120%,成为俄罗斯石油的第三大买家。
饶是如此,也没见你美国对人土耳其说半个“不”字啊。
更何况,在与俄罗斯交易这件事儿上,你老美自己也不干净。
俄乌冲突后,美国一方面带头谴责俄罗斯,大搞对俄经济制裁;一方面又自己从俄罗斯大规模进口核工业用六氟化铀、电动车电池所需的钯金属等战略物资。
还堂而皇之地将其列为“豁免制裁的必需物资”。
这让印度很不爽——你欧美买俄罗斯的能源就叫“民生刚需”,而我们自己买就是“钻空子”、“发战争财”,如此赤裸裸地搞“双标”,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要知道,我们之所以敢放开手脚进口俄油,还不是因为你老美当年同意这么做了吗?
在特朗普宣布将对印度施加惩罚性关税后不久,
《今日印度》便发文声称:美国前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在最近的一段视频中承认,当年美国为保持全球油价稳定,鼓励印度购买俄石油。
去年2月,美国负责能源资源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派亚特,还专门表扬印度通过购买俄油,在稳定全球能源市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各个方面来看,在进口俄油这件事儿上,印度似乎处处都能占个“理”字。
但很不幸,它的对手是不讲理、只认钱的懂王。
面对特朗普“美国有限”的霸王条款,再有理也得靠边站站。
印度的反击
在国际舆论场纷纷认为,印度会屈服于华盛顿方面的压力,叫停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时候,新德里却以罕见的强硬姿态直接叫板华盛顿。
印度外交部公开驳斥相关报道,明确表示——“印度政府从未要求国有或私营炼油厂,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强调,将继续基于国家利益和能源安全需求作出自主决策。
啥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俄罗斯的石油,我还真就继续买了!
当特朗普喊话要“大幅提高”对印度关税后,印度外交部当天深夜就做出表态,指出这一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并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那么,印度为何敢公然与美国叫板?
因为特朗普触及到了莫迪政府的红线:农产品市场。
7月29日,特朗普要求印度全面开放乳制品和转基因玉米市场,否则将对印度施加高额关税。但莫迪已经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开放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声称这是其“政治红线”。
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对于印度而言有多重要?
看看2020年那场虎头蛇尾的农业改革就知道了。
2020年9月,印度议会通过了三项农业改革法案,试图对印度农业体系进行改革。
尽管印度政府声称,这改革法案将使农民收入在2022年前翻倍,但却因为影响了农民的议价能力,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从而引发了印度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抗议:
改革法案颁布后不久,数十万来自旁遮普等农业邦的农民,涌入新德里周边地区扎营抗议,持续近16个月。愤怒的农民们封锁了首都周边主要高速公路,造成数月交通瘫痪。
持续抗议对莫迪政府构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印度身为农业大国,农业从业者占印度选民的45%,因此这场抗议活动直接削弱了印人党在农村地区的支持基础。
这可把莫迪“老仙”给急坏了。
要是得罪了他们,等到2022年大选的时候,北方邦关键地区的农民票仓自己就别想要了。
于是到了2021年11月19日,一向“嘴硬”的莫迪“老仙”居然罕见地公开道歉,并宣布废除三项农业法案。而这场由农业改革引发的全国性抗议,也使印度政府深刻认识到:
14亿人口中,45%农业从业者的利益是万万不可触动的。
从那以后,农业领域便成为印度政府不敢轻易触碰的“政治红线”。
莫迪很清楚,印度农业问题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要是再向特朗普妥协,放开印度的农产品市场,到时候比印度农民兜里的钞票先消失的,就会是他自己了。
因此在2025年的这场美印关税争端中,莫迪明确拒绝开放农产品市场,甚至公开表态——
“我知道,我将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回应,莫迪政府已经向WTO申诉,宣布对美农产品实施7.25亿美元报复性关税,特别针对鹰嘴豆等摇摆州产品,以控制农产品出口向其施压。
此外,印度政府释放出了明确的“战略转向”信号。
8月6日,印度外交部宣布,莫迪将于8月31日出席天津上合峰会,这将是莫迪时隔7年后再度访华,不知打着什么算盘。
不仅如此,印度还在挑战白宫更为敏感的方面:军事合作。
8月7日,印度国防部宣布,作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制,暂停采购6架波音P-8I “波塞冬”海上巡逻机的计划,并将优先考虑本土研发、及加强与法国等其他国家的合作。
无论是农产品市场的绝不退让,还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转向,都已经说明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跟着星条旗高喊“忠诚”的小弟了。
在美国霸权逐渐式微的当下,印度正在寻找另一条崛起之路。
小结
目前,印度已经与巴西并列,成为被美国施加关税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刀,印度最终是会扛不住压力,向白宫滑跪求放过,还是仍然保持“硬气”,与懂王死磕到底?
咱们就搬出小板凳,拿出西瓜跟瓜子,坐等看戏就行。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