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正式开启的第一天,也是局势逐渐白热化的关键节点,谈判从下午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整整五个小时,没有一次休息。
当中美代表团陆续走出会议厅时,没有人接受媒体采访,现场一片沉默。
从现场气氛来看,这场谈判并不轻松,特朗普在当天晚些时候,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罕见承认,中国方面态度非常强硬。
那么中方到底提出了哪些底线?美方为何突然一改强硬姿态,变得如此低调?
中美谈判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没有茶歇也没有中场休息。
中国代表团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都选择快步离场,拒绝任何形式的回应。这种低调甚至“冷处理”的方式表明,谈判内容可能非常敏感,双方都不愿意轻易对外表态,以免被媒体放大解读。
这轮会谈紧迫的原因在于时间点微妙。今年5月中美达成了一项“关税休战协议”,该协议将在8月12日失效。这意味着留给两国协商的时间只剩下两周。
如果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贸易战可能会再度升级,不仅影响中美两国经济,还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
毕竟现在全球的矿产、芯片、稀土和原材料,哪一样离得开中国?
但美方也有自己的算盘,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得直白:“希望能评估协议落实情况,关键矿产必须要流通起来。”很显然,美方关心的还是稀土问题。
截至目前,详细的会谈通稿虽然尚未披露,但是美方官员在采访中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
关税自然还是核心之一,除此之外,议题还包括了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还有美方最关心的芬太尼——之前美方就以中国“间接参与芬太尼原料流通”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了20%的特殊关税。
但那20%的特殊关税,是美方在芬太尼问题上施加的惩罚性税率。美方声称中国“间接参与芬太尼原料流通”,于是甩锅加税,一口气把中国商品税率抬到比欧盟、日本还高的程度。
现在反倒说要谈取消?白宫怕选民骂软弱,这张牌就成了谈不谈、谈多少、怎么谈的焦点。
这场谈判里,美方表面上谈贸易,骨子里全是政治算计。
美方的心思不止于关税。贝森特出发前就放风,要把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这事塞进议程。
对此,美国去年就曾抛出“四级关税”方案,威胁要对买俄油、伊油的国家加征最高100%的惩罚性关税。现在,他们想用这张牌压中国在其他领域让步。可中国30%的石油进口来自俄伊两国,这些石油不仅价格实惠,供应还稳当,能源安全岂能妥协?
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早把话挑明:贸易就该谈贸易,别掺杂其他内容。
现在慌的是美国
谈判开始前,美国做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示好”动作。
先是暂停了部分科技封锁,连英伟达被禁的高端AI芯片H20,都传出了解禁风声。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又紧急踩刹车,通知近期不会再有新的出口管制。
这真的是示弱吗?还是精心计算的战术?
大洋彼岸,前总统特朗普的一句“中国非常强硬”,更是把这种复杂心态暴露无遗。这话听着像是抱怨,实则更像一种隔空喊话,既是施压,又带着一丝期待中国“高抬贵手”的意味。
美国的焦虑是有原因的。他们手里的“芯片牌”威力正在递减,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手里攥着一张能随时让其国防工业瘫痪的王牌——稀土。
更有趣的是,这次带队来谈判的,不再是那些只懂挥舞大棒的鹰派,而是更看重实际利益的商业派。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需要一个结果,哪怕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
波音、英伟达这些巨头,更是赶在谈判前组团访华。黄仁勋甚至提前落地,亲自宣布H20芯片恢复出口。
这不是巧合,这是美国政商两界的一场联手大戏,企业在前冲锋,试图用市场利益撬动政府的强硬立场。
可惜,在中国看来,这些所谓的“善意”,不过是美国为了换取更大让步而提前打出的牌。想用这些已经攥在手里的东西,来交换中国未来的核心利益?算盘打得太精了。
特朗普团队的现状是,既要在中期选举前显示强硬立场,又不能真打翻桌子伤到自己。特朗普更是拿“市场开放”当筹码,每句话都像在给自己留退路。
可惜这一次,中国不是几句外交辞令就能打动的对象。
中国不退,底气更足。
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根深蒂固,无论是芯片制造、稀土提炼还是原材料出口,哪个环节都绕不开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在与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合作上也选择了不回避,该买的油照买,该谈的项目照谈。
斯德哥尔摩的这场会谈,远不止是两个国家的博弈,它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扩散到了全球。
当五月的休战协议达成时,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但短暂的平静之后,是更深的不安。
欧洲一边与美国达成巨额经济协议,一边紧张地盯着中美谈判的进展,生怕自己刚签下的订单转眼就因贸易战而作废。
在亚洲,日本政坛因为无法准确预判中美关系走向而陷入内阁危机。菲律宾则开始抱怨美国的关税政策,重新审视与这个盟友的关系。
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一旦中美彻底谈崩,受冲击最严重的,除了中国,恐怕就是那些与美国捆绑最深的国家。
这盘棋的终局,或许早已写好
首日的沉默,次日的交锋,一切都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博弈。
这场谈判,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达成什么终极协议。它更像是一次最高层会晤前的摸底和试探。双方都在展示自己的底牌,测试对方的底线。
美方那些看似“示弱”的举动,其实是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空间。而中方则将计就计,把这些“开胃菜”一一视为对方的交易条件,明确告诉你:想谈,可以,拿出真正的诚意来。
恢复中国企业准入、暂停新增管制、取消对C919发动机的限制……这些美方提前亮出的牌,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急迫。
所以,这场谈判最可能的结果,不是破裂,也不是皆大欢喜,而是将休战期再度延长。
为更高层级的最终摊牌,争取时间。
牌桌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