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前的空气骤然凝固。
美国财长贝森特将一纸清单推向中方代表,四项条件如同四把尖刀:进口数千亿美元美国商品、单方面零关税、全面开放稀土与云计算市场、立即切断与俄伊的能源合作——若不应允,三位数关税的利剑即刻落下。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军事威胁更从会场外传来:“特朗普的耐心已耗尽,我们有B-2轰炸机。”
这般场景,出现在2025年7月底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上。美方以关税为要挟,试图将中国捆绑进其政治棋局。
美方“霸王条款”:四重绞索下的政治算计
美方谈判策略的底色,是经济手段与地缘政治的粗暴捆绑。其四项核心要求中,切断俄伊能源合作被列为“不可谈判”的优先项。贝森特声称中国采购俄伊石油必须纳入议题,甚至威胁联合欧洲盟友对中国能源贸易征税。
这实则是双重标准的赤裸表演。美国一边默许欧盟持续进口俄罗斯能源,一边却要求中国独自承担“断供”代价。更讽刺的是,美国自身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如今却要求中国配合其对伊朗施压。
在贸易结构上,美方要求复制“美欧模式”——即强迫中国承诺进口数千亿美元商品。此招曾迫使日本接受汽车关税叠加至27.5%,直至近日才获美方“口头承诺”将调回15%(但具体时间未定)。美方试图将中国压制成第二个“日本”,但算盘注定落空。
中方的反制底牌:稀土管制与关税“组合拳”
面对美方高压,中方代表李成钢的回应冷静而锋利:仅同意延长90天关税休战期,其他议题全部搁置。美方24%的“对等关税”及中方反制措施暂缓至11月,条件是“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
这一表态背后,是两张硬核反制王牌:
稀土管控: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加工量,美国78%的武器生产依赖中国稀土。五角大楼库存仅能维持6个月生产,若中方限制出口,F-35战机生产线将面临瘫痪。
关税精准打击:2025年4月,中方曾对美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同步推出稀土管制等11项措施。其中针对丙酸的反倾销调查直击艾奥瓦等农业州,这些地区大豆出口量暴跌80%,恰是特朗普的票仓。
美方对此早有“痛感”。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EDA软件实施管制,但短短两月后被迫解除——只因中国放缓稀土出口许可,导致福特芝加哥工厂停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成本激增18%。
博弈背后的真相:时间站在中国一侧
美方的焦虑源于三重困境:
经济数据反差: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5.3%,贸易增长2.9%;而美国通胀居高不下,标普500指数曾因中国抛售美债单日暴跌5.97%。
产业依赖软肋:美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58%(中国为82%),通用汽车因使用本土零部件致电动皮卡成本飙升31%。
盟友信任危机:美国要求荷兰禁售光刻机给中国,却批准高通、英伟达向华为出售芯片,双标操作引发欧盟强烈不满。
中方的底气则来自系统性准备。早自2023年,中国便修订《对外贸易法》,完善关税反制、出口管制等工具链。当2025年4月美国启动“对等关税”时,中国在数小时内打出“34%关税+11箭齐发” 的反制组合,成为全球首个全面反击美国单边关税的国家。
时钟滴答作响,90天的休战期既是博弈的缓冲,更是实力的凝视。当特朗普在镜头前强撑“中美关系很好”的笑容时,五角大楼的库存稀土正在倒计时,艾奥瓦州的农场主在滞销大豆堆中焦灼张望。
中方的谈判桌始终敞开,但底线如钢铁铸就:平等尊重、取消单边关税、恪守一个中国原则。美方若继续在钢丝上玩火,等来的不会是中国的妥协,而是又一轮稀土管制、农产品反制、美债抛售的组合重拳。
这场世纪博弈早已超越贸易本身——它是旧霸权与新兴力量在规则重构中的碰撞。当中国将“免谈”二字清晰地刻在谈判桌上时,世界已然看清:单极霸权的黄昏,正随稀土管制令的签署而加速降临。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