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录取季炸出惊天冷门,清华北大竟在内蒙古出现637分捡漏名额,公费师范生分数线直接碾压清北冷门专业,这届考生用志愿填报戳破了名校泡沫。
当华东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组分数超过清华法学投档线,国防科技大学投档线紧咬清北,说明年轻人开始用脚丈量现实——名校光环干不过教师编,700分文凭不如铁饭碗香。
清北断档暴露的不是学校不行,而是就业市场给冷门专业判了死刑。
北大公共管理专业在内蒙古0投档的尴尬,和清华大学法学类比隔壁武大低13分的情况,本质上都是就业恐慌的集中爆发。
去年某招聘软件数据显示,公共管理专业应届生平均薪资比幼师低2000,小语种就业率连续三年挂红牌,这种就业数据早就在考生家长群里传疯了。
现在连县城中学教师岗都要求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普通985冷门专业毕业生连报考资格都没有,谁还愿意拿人生赌学校招牌?
江苏考生今年把国防科大分数线抬到离清北只差2分,这操作堪称当代择校行为艺术。
军校包分配、警校联考、公费师范生直接带编,这些肉眼可见的就业保障,在裁员潮里就是最强报考指南。
更狠的是华东师范公费师范生“4+2本硕连读”政策,毕业自带重点中学教职,直接把清北天坑专业按在地上摩擦。
今年郑州某重点高中招老师,北师大公费师范生简历直接进面,清北文科生连简历关都过不了,这种魔幻现实倒逼考生用分数重新投票。
冷热专业分差拉大到108分,清华自己把路走窄了。
计算机类685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576分的鸿沟,本质是市场薪资差了三个零的残酷现实。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605分干翻吉大冷门专业,哈工大深圳校区分数反超本部,这些操作都在打脸“名校万能论”。
更打脸的是清北今年强基计划遇冷,竞赛生宁愿去中科大少年班也不选清北天坑,说明家长早看透了基础学科的就业困境。
留学率暴跌背后是价值观迁徙。
清北学生不再无脑润海外,表面看是爱国情怀,实则因硅谷裁员潮和北美H1B抽签地狱模式劝退。
但更讽刺的是,国内教培行业覆灭、互联网大厂缩编,清北文科生转行考编的竞争比普通院校更惨烈。
去年海淀某街道办招录名单里出现斯坦福硕士,这种降维打击让小镇做题家们彻底清醒——与其赌清北光环,不如直接锁定包分配赛道。
说到底这不是清北的失败,而是就业市场的胜利。
当哈工大焊接专业毕业生被军工企业疯抢,北邮计算机应届生起薪吊打清北生化环材,专业实力碾压学校排名的时代正式到来。
今年广东家长圈流传着新报志愿口诀:清北计算机闭眼冲,人文社科不如定向师范生,宇宙机永远碾压天坑专业。
这届年轻人终于明白,与其赌四年后虚无缥缈的“名校光环”,不如开局就锁定六年后稳拿的教师编。
现在谁还傻乎乎冲着名校光环去啊?
土木工程再牛,出来还不是跟着工地跑?
考古学再浪漫,能比教师编更香?
江苏那个放弃清华法学选择华东师范公费师范的状元,十年后绝对会是同学聚会上最感谢自己当年选择的人。
这波清北补录不是学校不行了,是年轻人提前看透了就业市场的套路——与其在顶级学府里卷成炮灰,不如在普通院校里当个稳稳的赢家。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