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点评汪小菲“就你那兜里俩钢镚还总冒充富二代”的王思聪,近期却因名下公司熊猫互娱破产清算、需承担巨额连带赔偿责任的新闻,被推上风口浪尖。这位昔日高调张扬的“娱乐圈纪检委”,似乎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商业与个人信誉危机。而更引人深思的是,他仿佛正一步步重蹈父亲王健林——那位中国前首富所经历的扩张与收缩的商业循环。
王思聪面临的困境,并非孤立个案,而是中国顶级富二代群体在代际传承与独立创业中普遍性挑战的一个缩影。
万达的过山车轨迹:扩张、债务与回缩
回顾万达的发展历程,其轨迹清晰呈现了一个高速扩张、遭遇流动性压力、继而战略收缩的循环。在2017年之前,王健林掌舵的万达集团凭借“重资产+高杠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并购,酒店、影院、文旅项目遍地开花。王健林本人更是多次问鼎中国首富,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转折点在2017年降临。过高的负债率叠加国内对非理性海外投资的监管政策收紧,万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为了生存,王健林果断开启了“断臂求生”模式:大规模出售国内外酒店、文旅项目等核心资产以回笼资金、降低负债。这一系列举措被外界解读为万达从激进扩张向稳健经营、甚至战略收缩的艰难转身。
王思聪的“小万达”困境:复制模式,复制危机?
令人深思的是,王思聪的创业路径,尤其是其核心项目熊猫互娱,在某种程度上堪称父亲万达模式的“微缩版”。
王思聪在2015年高调创立熊猫直播(熊猫互娱旗下核心平台),初期凭借其个人巨大流量和资本优势,以“高举高打”的态势杀入直播红海:天价签约头部主播、不计成本的市场推广、豪华的运营投入……这与其父当年在全球买买买的“重资本、快扩张”策略何其相似!熊猫直播一度风光无限,跻身行业前三。
然而,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内在隐患。管理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在此显现——过度依赖初始资源(王思聪的资本、人脉、流量)反而可能阻碍了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构建。熊猫直播在内容差异化、用户留存、成本控制等关键能力上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当王健林遭遇外部环境剧变导致万达资金链紧绷时,王思聪的熊猫直播则在烧光初始资金后,因未能建立起自身造血能力、叠加直播行业残酷的洗牌,最终资金链断裂,于2019年黯然关闭,并留下高达20亿元的投资损失和后续的巨额债务纠纷。王思聪个人也因此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代际传承的“资本鸿沟”:从王健林到王思聪的深层挑战
为何王思聪似乎难以摆脱父亲走过的某些“老路”?这触及了商业代际传承的核心难题。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资本理论”提供了深刻视角:父辈成功积累的往往是强大的经济资本(财富)和社会资本(人脉、关系网络)。然而,真正决定企业长久竞争力的文化资本(商业智慧、管理技能、行业洞察、风险把控)和象征资本(个人作为企业家的信誉与权威),却无法像财产一样直接继承或赠与。
王健林从基层做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摸爬滚打数十年,其所积累的敏锐市场嗅觉、复杂政商关系处理能力、危机时刻的决断力以及对企业运营细节的掌控,是难以复制的“实践智慧”。王思聪虽起点极高,坐拥巨量经济和社会资本,但在商业文化资本的深度积累(如对行业本质的理解、成本控制、团队管理、逆境生存能力)以及独立建立的、超越父辈光环的象征资本(作为可靠企业家的信誉)方面,显然存在断层。熊猫互娱的结局,很大程度上是这种断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必然显现。
破局之道:超越资源依赖,锻造独立资本
王思聪与万达的故事,给中国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敲响了代际传承的警钟。它清晰地表明:
1. 经济与社会资本是起点,但绝非保障:父辈的财富和人脉是宝贵的启动资源,但无法自动转化为下一代商业成功的护身符。
2. 文化资本需自主习得: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卓越的管理能力、稳健的风险意识等核心文化资本,必须通过下一代的亲身实践、持续学习甚至经历挫折才能真正内化。
3. 象征资本需亲手赢得:企业家信誉建立在独立的商业成就和负责任的行为之上,无法继承父辈的光环。王思聪当前面临的债务困境,对其个人象征资本是一次重大考验。
成功的传承典范,如李嘉诚对长子李泽钜长达数十年的系统性培养(从基层岗位历练到核心业务掌舵),或是部分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与家族成员共同协作的模式,都强调了代际传承的核心在于下一代独立商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性养成,以及对“资本”形态的全面认知与转化。
王思聪的商业之路仍在继续,他能否从“熊猫”的挫折中汲取深刻教训,真正跨越父辈光环下的“资本鸿沟”,锻造出属于自己的、坚实可靠的企业家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将是决定他未来能否走出父亲“老路”、开辟真正属于自己“新途”的关键。
当“国民老公”的光环在现实商业法则面前逐渐褪色,或许正是王思聪真正思考如何成为一位不被父辈光环定义、也不被资本反噬的独立企业家的开始。这场中国式财富传承的公开课,其价值早已超越娱乐头条的范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与家族企业生命力的一面镜子。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