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学霸
学习经验分享来了
上个周末
第十九届“远鹭回歌”
学生经验交流会
先后在厦门一中、同安一中举行
今年的经验交流会是由厦门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指导,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市驻北京国际化人才工作站、北京厦门企业商会主办,厦门在京高校同学联谊会承办,厦门一中和同安一中协办。
这类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19年,它相当于京厦“鹊桥”——每年邀请当年考上北大清华等在京顶尖高校的厦门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与此同时,还邀请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厦门籍学生,介绍在京生活和学习经验。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还邀请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招生组介绍在福建招生。
厦门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烨介绍说,北京已经成为厦门高考考生最爱报考地之一。之前每年考上北京高校的厦门学生不过一百多人,但是,这几年都维持在每年四百人——每年考上北京高校的福建省籍学生,厦门占了大约一半。
她还介绍说,厦门市驻京办与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始终是在京厦门人的“温暖家园”,每年,除了在厦门举办交流会,还会在北京举行新生活动,举办博饼等活动,此外,吸收一些学生成为厦门引才使者。
今年邀请这些学霸分享经验
今年交流会邀请这些高三学霸分享学习经验,分别是
刘昊洋:双十中学
游安儿:双十中学
马贻萱:厦门一中
刘楚唯:厦门一中
伍岳霖:厦门一中
杨士博:双十中学
洪铭宇:双十中学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学霸分享
今天介绍刘昊洋和游安儿
今年高考
在物理组,刘昊洋考了705分
在历史组,游安儿考了677分
每年的这种经验分享,都可以看出,有一些学霸是掏心掏肺和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鉴于我们之前推送学霸学习分享时,经常要遭受一些人的质疑,顺便说明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大家各取所需,也许你觉得这些方法根本不适用于你;此外,我们纯粹是从学习方法来考虑,不是说考上北大清华就有多了不起,大家不要想太多哈。
学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是学不来的,但是,有可能他们的分享中的一小点,触动了你。其实,不只是学霸,周围的每个人,都有能让我们学习的闪光之处。
刘昊洋
小学+初中: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高中:双十中学
大学: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我从三个方面介绍我的高中学习:一是时间管理,二是一些具体的方法,三是状态的调整。
关于时间管理
有两种时间是我们高中学习的分类方法:
一是:整体时间VS碎片化时间
二是:黄金时间VS普通的时间。
1、整体时间VS碎片化时间
从第一种分类方法来看,我更建议在整体时间,大家用来做一些限时训练,包括专题上的一些提升,比如说数学的解几或是导数专题,或者是语文或英语的一套语基训练,或者说作文的一整套训练。
在碎片化时间,我认为可以进行一些积累性的任务,例如,语文、英语的练字,语文的摘抄,英语背单词等一些任务。
2、黄金时间VS普通的时间
从黄金时间VS普通时间的分类来看,黄金时间指的是那些你注意力可以高度专注的时间,譬如说,晚自习的第一节,我认为这样的时间,最好是可以用来做短板科目的补偿,以及自己一些优势科目的拔高,我们可以做一些专题性的训练,比如说是压轴专题,选填专题等等。
在普通的时间,我认为完成日程性的一些任务,维持一下我们的题感,包括完成每天作业。
关于具体的学习方法
从具体的学习方法来说,这确实是因人而异,我认为,我们高中各个学习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没有相同的阶段,所以,其实更重要的可能是你有没有在高中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机动调整自己学习方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有没有能力通过考试以及通过自己完成作业的状态,来判断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我认为大家需要对自己的作业以及考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侧重分析最近一些缺漏。
关于状态调整
第三个就是状态调整,也是两个方面:
其一是我们的心态。我们常说的心态如何调整,其实就是题感如何维持,如何提升。我认为,越是到高三的后期,就是越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肯定会存在非常多的起起落落,这也不是单一的能力因素所能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大家不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不要过多地在意自己的分数,反而要关注错题背后所映射出来的知识点上的缺漏,这才是更加重要的。
其次,我认为高中在作业量剧增的背景下,的确需要适当地对一些科目进行时间分配上的倾斜,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把自己认为的优势科目搁置太长的时间,包括不写科目的作业或者不再去做相应的提升。
在高中,我认为非常危险的一个行为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不做相应的题目,就会丢失相应科目的题感,这个题感可能是需要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再重新弥补的,特别是部分科目,例如,我自己选的生物、化学,这两科都是非常考验我们平时有没有做题的题感,我认为最少隔天或者隔两天就要写一次相应科目的作业,来保证我们在这个科目上面不会有很明显的退步。
游安儿
小学:演武小学
初中:华侨中学
高中:双十中学
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
今天我介绍日常学习和考试两方面。
关于日常学习
首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最值得关注是:利用课堂、作业检测学习和保持规律。
1、关注课堂
先说利用课堂学习。利用课堂当然不只是上课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写作业不开小差,我个人的习惯是在课上拿一支不同颜色的笔,在上课中随时标记自己觉得没听透彻的点,下课找老师一起尽快解决,不要拖到第二天。
此外,听课不仅仅是在课堂,课间的时候,我也会花几分钟复盘一下课程的重难点,或者是某些例题的解题思路,不用非常详细,可以一边在走廊上散散步,一边回忆,这样就可以在课间时把课堂的内容趁热巩固一遍。
2、关注作业检测
课后的作业部分,我没有自己买题刷题的习惯,可以说我的知识检测完全是依靠学校的作业完成的。
在写作业之前,我会先通览一下作业的题型,并且预估它限时的时间,譬如,语文有一道标准题型的文言文阅读,就差不多预留25分钟,历史16道选择,就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完成。根据你预估的时间,在自习课的大块时间中排序完成,尽可能保证限时不要被像课间之类的东西打断,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高考考场上,你预估的时间要跟你平时作业的时间是一致的。
有给标准答案的题目可以先仔细核对答案,在有疑惑的地方标注,以便隔天上课着重注意,或者课后找老师去询问;没有给答案的作业,特别是题量比较大的数学,有卡住的题目可以简略地标注思路,后续订正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哪个地方卡住了。
3、保持学习规律
要养成规律的学习节奏,这不仅仅是关乎你几点起床,几点睡觉,还有你每天的通勤、洗漱的时间、写作业的顺序、周末订正的安排、锻炼放松的穿插,全部都要了如指掌。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规律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拿周天的晚自习来说,有的人喜欢拿它订正作业,有的人就喜欢拿它来把周末作业写完,有的人喜欢利用这个时间来整理作文素材,这些都没问题。大家可以在调整自己安排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让自己最从容、效率最高的模式,也可以更好地协调时间,在比较稳定的秩序中稳住自己的心态。
关于考试
接下来是关于我利用考试的一些经验,简单的来说,利用考试,需要沉浸也需要复盘。
沉浸是指在考前、考中的过程中,完全进入考试特定的节奏——在考前阶段,不要因为只是一次小考而不屑一顾,要真正将每次小考当作高考一样对待,比如,考前怎么分配复习时间,多久的时间能复习多少内容,复习的轮数详略;考试间隙,特别是考化地政生的那天,我的复习顺序是什么样的,又怎么穿插充足的休息,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一次次的模拟中找到最佳答案。
在考场中,既要沉浸在考场的氛围中,保持适度的紧张,也不能失去答题的冷静。遇到不同难度的试卷如何调整心态,分配时间,都要在每一次的考试中一点点磨练。经历反复的训练,到了最后的高考,相信无论是怎样的考卷,你都能应对。
复盘既是卷面的分析,又是对整场考试的再次演绎。每次考试后,不仅仅要复盘知识点题型的得分情况,也要回顾考场的答题状态,比如有一题磨了很久,虽然最后写出来了,但是在考场上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最先想到正确的思路呢?有没有因为誊抄草稿错误导致多花费时间?有遭受过心态波动吗?考场上调节得怎么样?如何更好地避免心态崩盘?每次的复盘都能形成更多考场情况的预案,也能让我们养成更好的考场状态。
最后,我觉得高中学习最重要的是韧劲,一种把正确的事坚持到底的勇气。
实不相瞒,高考是我高中三年考得最好的一次。最后一次学校的模拟考,我的语文还是只有一百零几,作文还是只有44分,但很幸运的是高考我考出了高中语文的最高分。可能你的努力直到高考前都看起来毫无收获,但请大家永远不要在最后一刻之前放弃。高考一定是一场对得起你三年所学的考试。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摄影/摄像:赵博洋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