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三国时期的袁绍明明实力最为雄厚,但最后为何下场最惨

清水空流 · 昨天 12:36
1.gif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评价袁术的用语,但实际上此句是孔融对袁术的评价。《三国志·先主传》:孔融劝刘备接管徐州时称袁术为“冢中枯骨”,意在说明袁术“目光短浅、难成气候”。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其移植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情节里。


后世对袁术评价普遍不高主要理由就是没成事,陈寿的评价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范晔的评价是“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当时有些身份地位的都愿意投靠袁绍,而不愿意辅佐袁术。后世学者的评价也大致差不多,都认为袁术是个狂妄愚蠢的家伙,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一点不值得同情。袁氏地兄弟分裂主要应该是由袁术负责,如果袁氏地兄弟能够不分家,而是联合一处,天下应该就是袁氏弟兄。
2.jpeg



袁术的经历很像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创业,资金、人脉都有,最后却败家而亡。袁术堪称真正的开局即巅峰的人物,手上地盘广阔,人口众多,还有猛将孙坚为其效力,是汉末三国开局最强的诸侯之一。然而,袁术给大家生动的展示了什么叫做乱世之中,仗打不赢一切布局都白搭,没有人失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袁术,字公路,袁逢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实际上指的是袁术。袁基、袁术、袁绍是同一个父亲——袁逢。袁逢位居三公,并且身上有安国亭侯,这是袁家世袭的爵位,爵位在谁身上,谁就是家主。袁术自幼就被当做接班人培养,但也不得不说是,就个人能力,操守和威望而言,远远不如庶出的袁绍,但袁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这与刘备和曹操其实很像。
3.png



袁术后来以资历升迁为虎贲中郎将,中平事变时,何进被宦官刺杀,是袁术第一个挺身而出,带领何进的部下攻打皇城并焚烧城门的,张让等人被迫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出逃,反宦官势力因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袁术正是利用这个时机发动京中豪杰暴动诛灭宦官的,由此可见,袁术的能力还是有的,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氏嫡长子袁基没走,但害怕董卓迫害,袁绍、袁术兄弟俩都跑了。袁术出奔荆楚荆州南阳郡跑。袁绍等人往河北冀州渤海郡跑袁术去南阳是因为南阳太守张咨是袁绍的人。


但袁术为了直接控制南阳,直接拉拢长沙太守孙坚强行干掉了南阳太守张咨。袁术拉拢孙坚是因为孙坚地位太低,江东世族都看不起孙坚,而袁术却一直重用孙坚及其家族后人,还帮助他们获取官职。而孙坚愿意服从袁术是因为投靠袁术可以提高地位,双方基本上是各取所需,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袁术从来不把部下的家属扣为人质,与严格采取质任制的曹操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他们报以十足的信任,这一点可见袁术颇有心胸,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领导,也可以看出袁术年少时以侠气闻名所言不虚。
4.png



在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战争中,表现最积极而且战果最佳的无疑是孙坚,但是孙坚是在袁术的支持下获得胜利的,名义上他是属于袁术集团的。此时的袁术是意气风发,声望日隆。袁术当时占据南阳和老家汝南,全国最富庶的三大经济带分别是冀州、南阳和淮南,袁术一人独占后两者。


但在这个时候,袁隗和袁基去世,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袁家的家主谁来,在袁术看来,安国亭侯在我爹袁逢身上,我爹死了,传到我哥嫡长子袁基身上,那现在袁基死了,袁基没有后人,家主理应是我。其实袁术在和他哥撕破脸之前,一直是听话地当弟弟,但袁绍觉得家主是他的,就此二袁反目。二袁反目实际上牵动了整个东汉。袁术、公孙瓒、陶谦是一个集团,袁绍、刘表、曹操是一个集团。
5.jpeg



对于袁术而言,得罪的人太多,人缘太差,他把曹操、刘备、吕布、孙策都得罪了,没有大局观,没有度量,没有盟友相助。尽管吕布跟袁术之前有矛盾,但在曹操面前,两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唇亡齿寒,吕布若败,失去屏障的袁术必定难以久存,但袁术却没有看到这点,他不肯派兵救援吕布,坐视吕布覆灭。结果吕布被灭,接下来就轮到他。


袁术不讲信义,没有原则。孙策来到袁术军中后,屡立战功,袁术曾许诺让孙策当九江太守,但后来却食言用了丹阳人陈纪。袁术又对孙策说:“只要他能攻下庐江,就让他当庐江太守。”孙策就率兵去攻打庐江,结果袁术再次失信将庐江太守给了别人。经过此事,孙策负气出走,到江东去发展了。袁术最终失去了孙策这员大将,孙坚一死他在军事上就不行了。
6.gif



此时袁术在南阳不下去了,这是由于当初讨董期间手段太粗糙,不够细腻导致的。于是袁术亲自率军北上,向袁绍的士大夫阵营发动大规模进攻,东汉第一次全国大战正式打响。袁术大获全胜,因此袁术野心极度膨胀。正因为执着于对徐州和江东的占领,袁术对真正的敌人曹操可谓“不管不顾”,在战略上目光短浅到了极致。


接着袁术没有听从手下的建议,冒然称帝,他固执己见,手下都不支持他,名士也反对,他还执意称帝,袁术想的是,称帝一是用皇权名分凝聚人心,二是试探周边势力态度,三是向袁绍示威。但他错估了汉室余威,玉玺在手就真以为天命所归,这玩意实际上真没有。乱世枭雄们要的是实利而非虚名。曹操刘备组成反术联盟,连亲哥袁绍都袖手旁观。
7.jpeg

称帝的袁术在被四面围攻后惨败,失去了土地和兵马,惶惶乎如丧家之犬。临了,袁术想着这皇帝还是推给袁绍来当,一则毕竟是老袁家的人,二则也方便自己逃往青州的袁谭寻求庇护。袁术还去信袁绍,劝其称帝,说:汉德已衰,袁氏当立,今君虎踞河北,兵强马壮,德才兼备,曹氏不敌,宜为天子。


称帝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空前的孤立,两场败仗结果必是众叛亲离的局面。吕布和孙策先后独立出去。分为了下邳吕布、江淮袁术、江东孙策。依附于他的部属见势不妙纷纷叛离。袁术从此一蹶不振,建安四年,江淮一带爆发灾荒,袁术的新政权再也无法维持,他只能向北逃亡,但在中途被刘备阻拦。袁术忧急之下一命呜呼,余部随之四散。
8.jpeg



袁术败亡如此之快,战略上的错误和他本人的性格问题固然占了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麾下没人,纵观袁术集团内部,从无优秀的智谋型人才出现,可见世族人士都不愿意和袁术合作。这和他“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极不相符,同族的袁绍是颇受世族拥戴的豪杰,袁术却做不到,可见袁术 没有领袖魅力。


袁术从起事仅仅过了不到八年的时间,袁术集团就轰然倒塌,败亡之快连袁术本人都不能理解,临终前还长叹道:“袁术至于此乎?”
9.jpeg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清水空流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