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亚洲杯止步半决赛后,篮协批准主教练宫鲁鸣提出的两个月超长集训计划,直接撞车全运会备战。
核心矛盾在于:长时间封闭集训是否真能解决战术问题?
地方队利益受损谁来买单?
主教练回避用人失误却甩锅集训时间不足,这种逻辑实在站不住脚。
宫鲁鸣把失利原因归结为"集训周期不足"明显避重就轻。日本女篮主帅赛前接受NHK采访时亲口说过,她们备战亚洲杯只用两周合练,每天训练时长不足五小时。反观中国队集训超过80天,集训基地门口的横幅都晒褪色了。运动训练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在这事上太明显了——当训练量超过临界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反而下降。东京奥运会前中国男篮搞过四个月集训,结果国际赛场连罚球命中率都跌到65%。
用人双标问题更让球迷窝火。李缘三场小组赛颗粒未收还稳坐首发,王思雨这种国际大赛验过货的选手反而要看饮水机。对比李笋南带大运女篮,决赛打美国最后一分钟敢让00后罗欣棫执行关键球,这才是教练该有的魄力。宫鲁鸣发布会上强调要"培养新人",但集训名单里连大运会MVP刘禹彤都要看关系户脸色,这不叫培养叫派系斗争。
全运会受影响最大的四川女篮简直成了集训计划牺牲品。韩旭、李梦这些国手既要备战全运又要参加集训,赞助商签的几百万合同随时可能打水漂。广东女篮倒是捡漏,黄思静早早就宣布"因伤退出",转头就在抖音直播卖瑜伽课。地方体育局之间这种暗流涌动,比球赛本身精彩多了。
真要解决问题,建议学学日本女篮的"以赛代练"模式。她们联赛每年打42轮,关键比赛强度堪比WNBA。反观咱们女篮联赛,上赛季场均分差超过25分的比赛占到37%,这种强度练十年也白搭。与其关起门搞集训,不如把办训练营的钱拿来请塞尔维亚教练团队,或者送苗子去欧洲打次级联赛。
说到底,两个月集训不过是官僚体系最熟悉的解题方式。教练组需要政绩报告,地方局要全运奖牌,唯独没人关心运动员职业生涯黄金期有多短。看看李梦社交媒体上那张贴着肌效贴的膝盖特写,28岁的年纪拖着伤腿两头跑,这样的故事在体工队系统里还要重复多少遍?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