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收复藏南,不止是画地图的问题。土能收回来,人怎么处理?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印度几十年来往藏南塞进了上百万穷苦移民,试图用时间和人口把非法占领变成“合法既成事实”。
今天如果中国只把地拿回来,却不处理这些“种下去”的人,那等于白忙活。历史已经证明,主权问题一旦和人口结构挂钩,后患无穷。
地是中国的,人不能乱留
藏南这个地方,说白了,压根儿就不是印度的。从唐朝开始,它就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清朝还专门立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写清楚怎么管。问题出在1914年,英国殖民者拍脑袋画了条“麦克马洪线”,想把藏南划出去。中国从来没承认过这条线的合法性,哪怕印度独立后也没资格继承这一笔“殖民遗产”。
1950年代,印度开始一步步推进控制线,1954年干脆在地图上把争议地标成“已定界”,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偷地,还要盖章。1962年中国打了一场漂亮的自卫反击战,把地打回来了。但出于大局考虑,主动撤军。印度趁虚而入,不但重新占领,还开始了系统性的“人口攻势”。
1987年是转折点。印度不顾国际法,单方面设立“阿鲁纳恰尔邦”,开始疯狂撒钱吸引移民。给地、给补贴、给口粮,哪怕是印度最穷的比哈尔、北方邦的人也能在藏南落脚生根。
到了2025年,移民总数突破一百万,印地语社区遍地开花,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原住民反而成了“少数民族”。如果不管不顾,这些移民将成为印度在中国土地上的“桥头堡”。
不遣返,就等于承认非法占领
收复藏南,最难的不是打仗,而是治理。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这些移民怎么办。如果留下,等于默认印度几十年的非法操作;如果不动,未来可能爆发文化冲突乃至政治动荡,甚至催生“印度族”这样的自治势力。
全球早就有前车之鉴——克什米尔人口结构失衡,结果是常年冲突;科索沃、塞浦路斯问题拖几十年,就是因为收而不治,治而不统。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清理人口结构是主权恢复的必然步骤。国家已经有了明确路径:一部分愿意加入中国国籍、接受审查的移民可以留下,但绝大多数非法移民将被分阶段平稳遣返,保障其基本人权,同时避免人道危机。这不是赶人,而是恢复法理秩序。
在操作层面,中国也不是孤军作战。可以通过建立中印临时协调机制,协商遣返流程,降低摩擦。但必要时也得做好边境施压的准备。藏南不是谈笑风生的外交议题,而是必须拿得回、管得住、治得稳的主权问题。
法理与实力,双轮驱动收回藏南
中国不是今天才开始准备的。从2017年开始,民政部陆续发布藏南地名标准化公告,截至2025年,已经公布了89个标准地名,覆盖超过三成藏南地区。这不是做样子,而是为了在国际法框架下完成“有效宣示”。联合国也已经注册了423个藏南地名,打下了法理基础。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也在悄悄铺开。墨脱公路通车、派墨公路贯通,川藏铁路预计2030年直通实控线。高原机场、量子通信、15式轻坦构建的“1小时控线”能力,让边境不再遥不可及。
这些都是为收回藏南后的治理打下的硬基础。再看生态恢复和文化重建,从藏语教育、宗教场所到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的规划,都是为了让原住民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而面对可能的国际舆论,中国也有充足准备。西方那一套“人权牌”,在这事上站不住脚。因为国际法早就说得清楚:非法占领不改变领土归属。印度移民不是难民,是非法入境者;遣返不是清洗,而是纠错。
再说了,俄罗斯、巴基斯坦这些国家早就表达了支持,发展中国家也普遍理解中国的立场。世界不是只有西方声音。
打铁还需自身硬,藏南不能“收而不治”
历史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地上的。藏南如果收回来却不动移民,那这块地就永远治不稳。经济、文化、生态、政治,都会被掣肘。中国今天不再是1962年的中国,有能力、有经验、有准备,同时解决“地”和“人”的问题。
收复藏南是一场全局战,不是边界战。遣返移民不是冷血,而是国家治理的必要选择。中国不会让任何形式的“印度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更不会让“非法移民合法化”成为国际惯例。地可以谈,但主权不容妥协。收回藏南,不光是为了历史的清账,更是为了未来的安全。
收地容易,治地难。但中国从来不是怕难的国家。今天的藏南,不是1962年的边境线,而是中国主权的试金石。人不归位,地就不安稳;人口不清理,主权就没保障。这道理,谁都懂。
参考资料:
吴谦:藏南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哪来的“阿鲁纳恰尔邦”?
2024-03-28 15:45·环球网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