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网友问:“高考定终身,真的就能决定你的人生吗?”当时有人回复说,高考确实重要,但算不上人生的“判决书”,它能左右未来很多年的路,却定不了一辈子的结局。这个回答挺实在的,今天就聊聊这事儿。
为什么大家会纠结高考的“决定性”?其实根源在高考成绩和大学资源的直接挂钩。过去很多人觉得“都是大学生,毕业没差别”,但现实是,好大学和普通大学给的“装备”完全不一样。985、211高校的实验室里,可能摆着几百万的精密仪器,普通本科的学生四年都摸不到;重点院校的老师,不少是发过顶刊论文的行业专家,他们上课能带你啃最前沿的课题,而有些普通学校的老师,教案可能还是十年前的版本。学风差距也明显,好大学里图书馆凌晨还满座,普通院校的宿舍可能白天都在打游戏——环境对人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网上对这事儿的看法吵得挺凶。有个网友说,他表哥当年高考失利去了专科,后来学编程进了互联网公司,现在年薪比好多一本毕业的同学还高,所以觉得“高考就是个屁”。另一个网友立刻反驳,说自己985毕业,班里同学要么保研要么进大厂,最差的也考了公务员,“你表哥是少数,多数普通人没好学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还有人折中,说高考就像坐火车,985是高铁,普通本科是绿皮车,高铁确实快,但绿皮车也能到终点,就是路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多些。这些观点其实都戳中了不同人的经历。
把这些串起来看,核心逻辑其实不复杂:高考决定的是“起点资源”,不是“终点高度”。你考进好大学,相当于开局拿到了更好的武器和地图,打怪升级自然顺一些。我见过一个案例,某211学生大三跟着导师做国家级项目,毕业直接被字节跳动抢去做算法,起薪40万;另一个普通二本的同学,投了50多家公司才找到份月薪6千的运营岗。但三年后再看,那个运营岗的同学边工作边考了PMP证书,跳槽去了国企做项目管理,现在年薪也涨到了25万。所以说,起点高不代表一直领先,起点低也不意味着追不上。
对现在的考生来说,最该做的就是把高考当回事儿——这是你18岁前能抓住的最公平的机会。别信“学历无用论”,企业招人时,HR筛简历第一眼就是看学校,好大学的毕业生简历通过率比普通学校高30%以上,这是现实。但也别被高考吓住,万一没考好,专科能升本,本科能考研,工作后还能考证书、学技能。我认识个女生,当年高考差2分上本科,读了专科护理,后来专升本、考了护师证,现在在三甲医院当护士长,手下管着20多个护士。她常说:“高考那口气没争赢,但后面十年我把劲儿全使上了,现在过得不比谁差。”
说到底,高考就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加油站。你考得好,能加到98号汽油,车跑得快点;考得一般,加92号也能开,就是得勤踩油门。重要的不是加了什么油,而是你有没有一直往前开。那些说“高考定终身”的,要么是被一次成功冲昏了头,要么是被一次失败吓破了胆。人生那么长,谁还没遇到过几次红绿灯呢?慢慢开,总能到你想去的地方。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