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如果你问现在一名年轻的印度大学生将来要几个孩子,他肯定不会像50后父辈那样生 5~6个孩子。纵然已经超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年轻人同样也不愿意再多生了。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的总和生育率跌到了1.9。通常认为,如果这一数据低于2.1,将没办法实现人口更替,人口会进入下降通道。
换句话说,印度也将迎来自己的生育率持续下降乃至老龄化。在人口结构问题上,印度不可能做到独树一帜。其他国家是怎样发展的?印度的人口发展也会是如此。
平均生育:五六个到1.9个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平均每名妇女生育的子女可以达到五六个。
一个很反常的冷知识,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将计划生育作为国策的国家。还在1952年,印度政府就提出了自己的人口控制计划。但是那时候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高水平,家家户户都在拼命的生孩子。
再加上印度政府的人口控制计划只是鼓励和倡导,并没有像我国后来那样执行严厉的限制措施,所以效果十分有限。
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印度195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6.2,2021年这一数据下降到2.0。预计到2050年,将会进一步下降到1.29。
而在人口学家看来,如果总和生育率低于2.1,整个社会就会开启人口下降模式,也就是说,平均每名妇女的生育孩子数量低于2.1个,长期来看,人口一定会下降,这是因为人口增长放缓,无法完成人口更替。
印度现在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9,只能说明经过几十年的人口增长,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年轻人不会再像父辈那样秉承多生育的观念,未来每名妇女的生育数量下降,就会推动整体人口的下降。
不过,印度的人口不会马上萎缩,因为总体人口还是年轻的,整个社会可以实现人口更替,短期内人口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出现小幅度的增长。
印度拥有庞大的“生”力军
印度的人口结构恰恰和日本相反,日本总人口规模虽然还维持在1亿以上,但由于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几乎不不再生育。印度则恰恰相反,印度目前的青年人口基数相当庞大。
根据统计,印度15岁到64岁的人口占比高达68%,10岁到24岁的人口占比为26%,10岁到19岁的人口占比为17%,零~14岁的人口占比为24%。相比之下,印度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只有7%。年轻人口占比大,印度相对于已经步入老龄化的国家而言,还拥有庞大的“生”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外界预估印度总人口将在2027年超越我国,实际上还在2023年的时候,印度总人口就已经超越了我国。预计印度人口今年将达到14.6亿,甚至在本世纪末人口可以达到17亿的峰值,接下来印度人口才会下降。
也就是说,印度年轻人虽然不愿意再多生育了,但是未来的几十年,人口依然保持在高增长态势,这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所导致的。不过,以上这些趋势仅仅是预估,印度的人口究竟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实际上谁都不知道。
换句话说,人们现在觉得印度年轻人口多,还能保持一定规模的生育率,但这种观点在接下来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印度年轻人也不见得就愿意生育。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压力增大,其他国家的年轻人都会躺平,印度的年轻人也不例外。
经济增长是最好的“避孕药”
从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来看,只要一个国家的粮食产量达到一定水平,社会不发生大的动乱和战乱,人口就会迅猛增长。
比如在我国的明末清初时期,明朝末年,由于战乱,总人口迅速下降到几千万人。但是随着清王朝的建立,社会局势趋于稳定,再加上红薯的普及,社会人口迅猛增长,到了乾隆时期,中国的总人口估计又达到了上亿人之规模。
但是,古代社会由于卫生条件低下,总人口的增长一直受到制约,并没有像现代社会这样在突破临界值以后猛增。因为古代的人口死亡率很高,而且古人的平均寿命也很短。在这种局面下,古代任何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只有拼命生育,才能维持社会总人口的基数。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口增长变得更加复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经历过人口迅猛增长,然后又趋于降低的过程。
这是因为,在刚刚步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粮食产量稳定,再加上医疗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如果继续保持着多生育的观念,那么人口总数势必会猛增。
我国在1949年以后是这样的情况,印度在建国以后也是类似的局面,但是这种趋势并不会长期延续下去。因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在过去,一个家庭可以养育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只要有一口饭吃,这个家庭就能持续保持高生育率。因为人们的观念没有更新,客观上的养育成本并不高。
而在经济发展以后,情况则陡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想过高品质的生活,而且也盼望着自己的子女未来过得更好。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呢?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家庭都会想方设法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子女上大学,未来才有大的出路和更多的机会。
人们一旦接受了这种观念,就会发现养育子女的成本陡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保持高生育率,不是说养不起孩子,而是不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如果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养育成本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哪怕不用政府大力倡导,生育率也会持续下降。说白了,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局面下,人们的生育观念是“走量”,而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更看重“质量”。
我国的情况是如此,印度也不例外。印度过去20多年也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年轻人的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观念早就和父辈们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印度年轻人的结构还很庞大,未来年轻人也不见得就愿意多生育。
所以说,经济增长才是最好的避孕药。而且经济增长不但会带来养育成本的增加,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压力增加,同时还会伴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换句话说,社会整体的财富虽然在增长,但是由于不存在百分之百完美的分配机制,大量的社会财富只会涌向少量群体,绝大多数人只能去哄抢有限的资源。
一旦形成这样一种趋势,年轻人由于生存的压力陡然增加,其中的一部分就会选择躺平,印度的年轻人也不会例外。
隐藏在人口背后的社会不公平
印度的大学生现在也面临着毕业季失业的状况。2011年,印度大学生的失业率为19%,到了2018年,这一水平已经上升到36%。研究生的失业率也从原来的21%,上升到36%。
年轻人才是一个国家的生育大军,但如果年轻人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收入水平持续下降,要想让年轻人保持生育就会变得很难。有的人会选择减少数量,有的人干脆一个都不生。
这便是印度接下来必须得面临的问题,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拉大,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乃至生活成本都会居高不下。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人们不得不抛弃过去的生育观念。
所以说,印度经济发展是事实,但是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事实。财富和资源更多的流向少数群体,他们不用担心生活和生育成本。但问题是,这一部分群体属于少数人群,他们即便再能生育,也不能够充实整体的人口基数。
除了社会发展不公导致个人的生存成本加大之外,印度同样也面临着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是和我国截然相反,印度女性的人口多于男性人口,男女比例为1000:1020。
不过,也有学者不认可上述数据,因为印度同样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男性的人口是多于女性人口的,怎么会突然出现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的局面呢?有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女性寿命比男性长,所以印度的男女人口比例才发生了变化。
但不管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一旦比例失调,而且超过了临界点,都会引发接下来的婚姻问题,从而又会影响到整体的生育率。
结语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印度未来的总人口虽然能保持第一,但也要面临人口下降以及老龄化的来临,其他国家走过的路,印度也得走一遍。
而且放眼全球,生育率都在下降,整个世界的社会结构早就发生了变化,新一代人的生育观念和此前的人类已经完全不同。
所以说,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确实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但是社会整体财富的分配机制如果不改变,如果继续是少数人掌握着绝大多数财富,人类就绕不开生育率下降这个规律。
如果人类不能延续,就是创造再多的财富也没用,所以未来的人类肯定要解决分配机制和人们生育意愿的问题,哪怕本世纪不解决,下一个世纪也得解决。
参考资料:
《疫情中,印度生育率降到新低,人口红利到2035年消散》 第一财经 2021年12月2日
《生育率暴跌,印度随中日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 联合早报 2024年3月31日
《全球生育率下降,当前不可怕,未来需谋划》 环球杂志 2024年1月25日
《印度已成第一人口大国,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 第一财经 2023年4月20日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