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条 聊热点#
文/御风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做出了抉择,他决定派出特使访问中国出席“9.3阅兵”,与此同时,他本人则将于近日启程访美,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这一切都表明,韩国对待中美的态度终究是“亲疏有别”。
(中国驻韩国大使会见禹元植)
据央视新闻援引韩媒消息,当地时间8月20日,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会见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并邀请后者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同日,韩媒曝出李在明计划向中国派遣特使团,以“全面加强中韩关系”,成员包括前国会议长朴炳锡、“中国通”议员金太年和朴钉,以及前总统卢泰愚之子卢载宪。韩媒称,韩国特使还将向中方转交李在明的亲笔信,邀请中方在今年10月访问韩国。外界认为,李在明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向中方传达韩国对中韩友好关系的重视。
这个看似友好的举动背后,却是李在明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折中选择,也暴露了韩国的战略优先级。韩媒称,李在明不会亲自出席北京阅兵式,8月23日至24日,他先访问日本会见首相石破茂,25日将飞往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
(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
李在明政府面临的地缘政治现实决定了其外交取向。在安全上,韩国几乎100%依赖美国;在经济上,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占韩国出口的25%以上。
据悉,虽然李在明政府试图释放善意,但半岛局势近期并未有好转的趋势,朝鲜在2025年上半年已经进行了多次导弹试射,俄朝军事同盟也得到了全面加强,在这种背景下,韩国急需美国的核保护伞和军事支持。
与此同时,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尤其是在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的合作。这种双重依赖迫使李在明不得不走钢丝,在中美之间寻求脆弱的平衡。
实际上,李在明的外交策略与前任尹锡悦有明显不同。他强调“实用外交”,坚持韩国在中美关系中保持中立,避免被迫选择阵营。
(特朗普和李在明)
尽管李在明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对两国的待遇仍有明显差距。对华派遣特使团更多是象征性姿态,而对美国则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7月底,面对美国威胁对韩国加征25%汽车关税的最后通牒,李在明政府向美国献上了一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造船业礼包”。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甚至喊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口号,承诺通过韩国造船企业提供数百亿美元融资担保。这种规模的投入远超对华特使访问的外交规格。
与此同时,李在明的外交选择也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他刚上任不久,权力地位还不稳固,如果出席中方主办的抗战纪念活动会被视为“背叛美日韩同盟”。
(李在明)
韩国国内最大在野党韩国国民力量党(前总统尹锡悦所在的党派)一直在紧盯李在明。如果李在明顶着国内保守派及反华舆论压力来中国参加“9·3庆典”,大概率会被贴上“亲华”的标签,可能使其面临韩国保守派的攻讦。
在这种情况下,让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代替自己前往北京出席活动,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李在明政府的损失。国会作为立法机关,出访决定无需总统府批准,程序上更具灵活性,为李在明政府留下了更大的外交回旋空间。
对于关心中韩关系的中国网友来说,没有必要对李在明的选择感到失望。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平衡策略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考量。
(中国即将举行盛大阅兵)
李在明政府已经表现出改善对华关系的诚意:批评并制止反华势力的反华舆论及反华集会;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政策;邀请中方访韩并出席11月份在韩国举办的APEC峰会。美方曾多次试图引导韩国在南海、台海等敏感问题上选边站,但李在明明确表示这些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韩国不应干涉。
只要韩国不参与围堵中国、不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可以欢迎韩国这种务实平衡的外交策略。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能够保持相对中立,本身就已经是对中国有利的局面。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