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高考本科难?录取率30%背后,8省新高考家庭必看3个关键

唐和英 · 7 小时前
2025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埋头苦读十二年,想上本科竟成了“少数人的游戏”。全国本科录取率维持在30%左右,意味着每10个考生里,至少6个要走向专科或其他升学路径。这个数字让很多家庭慌了神——明明孩子平时成绩中等,怎么突然就成了“大概率落榜”的那一个?
1.jpeg

社交平台上,家长们的讨论炸开了锅。有人晒出孩子的模拟成绩单:“高二以来稳定在500分上下,老师说努努力能冲一本,现在看全国30%的本科率,晚上觉都睡不好。”还有人质疑地域差异:“查了2024年数据,北京本科录取率55%,我们河南才28%,同样的分数,在老家连本科线都摸不到。”更焦虑的是新高考八省的家长:“赋分制后孩子模考分数涨了20分,可志愿填报指南翻了十遍,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换算位次。”
2.jpeg

其实,30%的录取率从来不是“突然变难”。教育部202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高考人数从1291万增至1350万,而本科招生计划年均增幅仅2.3%。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录取率自然难有大幅提升。但家长也别被“全国平均”吓住,各省差异明显——天津、上海本科率常年超50%,吉林、辽宁也在45%左右,而河南、广东、四川等人口大省,本科率一直低于35%。与其盯着全国数据焦虑,不如先查清本省近三年的录取位次,这比分数更能说明问题。
3.jpeg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分数变化,是另一个让家长头疼的点。今年四川、河南等八省首次实行新高考,不少人发现“分数涨了但心里更没底”。这是因为赋分制的影响——比如化学科目,原本考70分可能排全省50%,赋分后可能变成75分,但对应的排名其实没变。2024年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数据显示,首年物理类本科线普遍上涨10-15分,历史类涨5-10分,但录取位次波动不超过3%。也就是说,分数只是“数字游戏”,真正决定能否上本科的,还是孩子在全省的排名。
面对地域差异,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去年有位陕西家长的做法值得参考:孩子成绩中等,预估全省排名8万名左右,她没有紧盯“冲本科”,而是提前研究了本省3所公办专科的王牌专业——护理、电气自动化,这些专业就业率常年超90%,且支持专升本。后来孩子虽然没上本科,但顺利进入目标专科的重点班,现在已经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与其纠结“本科情结”,不如根据孩子排名,规划一条适合的升学路径。
4.jpeg

志愿填报的准备,现在就得提上日程。2024年有个典型案例:某考生高考520分,超过本省本科线30分,却因没看清“专业级差”,被调剂到冷门专业后选择复读。每年都有家长等到出分后才开始翻志愿书,结果短短3天内要在2000多所院校里做选择,很容易出错。建议现在就用孩子的模考位次,对照近三年本省《一分一段表》,圈出“冲、稳、保”三档院校,再排除那些有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的专业,提前缩小范围。
关于扩招,别抱太大期待。2025年本科扩招主要集中在医学、师范、工科等紧缺专业,且多为公办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或民办本科,学费普遍较高。普通公办本科的扩招名额,年均增幅不到1%。与其盼着“天上掉馅饼”,不如让孩子把精力放在提升弱势科目上——比如数学多拿10分,可能就能在全省多排5000个名次,这比坐等扩招靠谱得多。
最后想问问家里有高考生的朋友:你现在更担心孩子的分数,还是志愿填报?有没有提前研究过本省的录取位次规律?评论区聊聊你的经验,或许能给其他家长提个醒。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唐和英
TA还没有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