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欧达成关税协定之后,中美有大事要商量,欧盟内部有人反悔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据悉,日前就在美欧达成关税协议后,包括波音公司在内的多家美企高管将于本周访问中国。这将是今年4月份以来,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美国商界代表团对中国最高级别的访问。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对外表示,将于7月28、29两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与中方展开第三轮贸易谈判,旨在延长即将于8月12日到期的“中美关税休战”。
与美国表态相呼应,我国商务部也对外宣布,我国代表将于7月27到30日赴瑞典与美方展开经贸会谈。
可以说,美欧达成关税协议后,特朗普政府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和我国展开第三轮经贸会谈。鉴于欧盟向美国滑跪的政治姿态,此次中美经贸会谈,没有那么简单,美国代表团必将挟搞定欧盟之威,作为筹码,来和我国谈判。
对此,我们想说,中国不是欧盟,不会任由美国摆布,如果互利共赢,中国可以谈,但是如果美国单方面想要我国接受条件,那么我国绝对不答应。
对于美欧关税谈判大局已定,中美经贸谈判风云再起,欧盟有点儿后悔了。
先是在两大关键问题,也就是药品和钢铝关税问题上,特朗普和冯德莱恩的表述不一致,欧盟想要践行15%关税,特朗普坚持50%高关税,说明美欧关税协议落实,没有那么简单,可能还存在很大变数。
然后,曾参与英国脱欧谈判的前欧盟委员会官员格奥尔格·里克莱斯向我国喊话,表示,欧盟最近才威胁美国,要对美国商品征收93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显得太迟了,欧盟应该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初,就联合中国反击美国,这样欧盟的处境会更好,而不是被美国随便拿捏。
不得不说,前欧盟官员说了句大实话,假如今年四月份,欧盟选择和我国站在一起,共同反对美国关税战,欧盟手中的筹码更多,那样和特朗普谈的时候,会有更大底气。
但是,反过来说,即使时间倒流,给欧盟再来次选择机会,还是会提防我国,欧盟内部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注定其决策困难,很难在一件事上迅速达成一致,只会错失最好时机,这就是欧盟的局限性!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