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天,印度国内一份叫“国家情绪调查”的民调结果出来后,瞬间就刷屏了。那是印度今日杂志委托卡维洞察公司做的,调查了全国1.2万多人,花了12天时间,覆盖城乡各种群体。
结果显示,有72%的受访者相信印度军队能在战争中打败中国,只有9%觉得不行,还有10%拿不准主意。这数字一出,印度媒体热闹极了,好多报纸和网站都拿来当头条,民众讨论得热火朝天。
两年后,美国智库斯廷森中心又搞了一次电话调查,样本覆盖印度28个邦和6个联邦属地,结果差不多,72%的印度人觉得对上中国,印度大概率或肯定能赢。这种自信在全球范围看,确实挺独特的,好多国家的人对自家军队有自豪感,但像印度这样直接对标中国,还这么乐观的,少见。
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天天宣传印度崛起,军队现代化啥的。民众被这些信息包围,自然就觉得自家军队无敌。想想2020年拉达克边境冲突那会儿,印度军队和中国部队对峙,死了20多名印度士兵,国内舆论炸锅了。
但民调里,大家还是相信印度能赢。这里面有媒体的作用,印度报纸和电视台常报道军队调动,买新武器的事儿,比如从法国弄来的阵风战机,从俄罗斯买的S-400防空系统。民众觉得这些装备齐全,印度就能占上风。
加上印度是民主国家,好多人相信西方会帮忙,美国英国啥的会提供情报和援助。这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印度和美国关系越来越近,搞印太战略啥的。
中国军费是印度的三倍多,武器上,我国自家研发的东风导弹、歼-20战机,在高原地区适应性强。印度装备多是进口的,兼容性差,维护成本高。
全球时报的文章里也提,印度军队在拉达克增加兵力,海军空军都动起来,但专家分析,印度坦克和直升机比不上中国的型15坦克和直-10攻击直升机。高原作战,后勤是关键,中国公路和机场多,补给快,印度那边路难走,成本高。
1962年中印战争是绕不开的话题,那场仗打了一个月,中国控制了阿克赛钦,印度丢了东北边境好多地方。印度死了1383人,被俘近4000,中国阵亡722。战后,印度反思军队准备不足,尼赫鲁政府声誉扫地。
但如今,印度人很少提那次失败,媒体更爱说印度高原经验丰富,士兵适应高海拔。实际上,印度军队长期驻守喜马拉雅,但训练强度不够,补给问题老生常谈。印度有270架战斗机和68架攻击机,能投入对华作战的有限,中国空军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
时报印度报道,军队要加码对中巴前线,建立全兵种“鲁德拉”部队,提升进攻能力。买更多无人机,建山地师啥的。但中国也在进步,型99A坦克、歼-16战机,不断更新。印度专家自己也承认差距,有军事评论员说,中国能在7天内击败印度。这不是吓唬人,是基于后勤和火力的分析。
全球视野下,只有印度有这想法,是因为其他国家对华看法更务实。美国智库报告说,印度军队资源紧张,对中巴两线威胁脆弱。
自信是好事儿,但得接地气。斯廷森报告还说,68%印度人觉得需要更多核武器,这显示军备竞赛心态。但和平发展,才是人间正道。
参考资料
中方对中印关系下一步发展有何期待?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