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战场中,每一个专业的选择都像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埋下一颗种子,家长和考生们无不慎之又慎。张雪峰老师作为志愿填报领域的“风向标”,他的观点总是能引发广泛关注。今年,有5个专业被他点名,境遇堪称凄惨,补录阶段都无人问津,已然被家长们集体列入“避雷名单”。
从云端跌落的“工科宠儿”——土木工程
遥想当年,土木工程专业那可是工科领域的璀璨明星,无数男生将其视为通往高薪人生的康庄大道。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土木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他们怀揣着设计蓝图的梦想,以为毕业后就能在高楼大厦间施展才华,拿着丰厚的薪水,走向人生巅峰。
时过境迁,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路萎靡不振。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与之紧密相连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相关岗位急剧“缩水”,曾经的供不应求变成了如今的无人问津。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补录人数直线上升,甚至一些985名校也未能幸免,出现了“补录无人”的尴尬局面,录取分数线更是低得超乎想象。
一位土木专业的毕业生无奈吐槽:“我当年高考分数超一本线30多分,满心欢喜地选择了土木专业,想着以后肯定前途无量。可毕业实习时,工资低得可怜,每天在工地风吹日晒,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出差频繁,连找个对象都难,感觉生活被工作填满,却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土木工程专业五年内的转行率高得惊人,曾经的辉煌已然成为过眼云烟,现在这个专业让考生和家长们望而生畏。
看似风光实则艰难的法学专业
在文科生的眼中,法学专业曾是神圣而耀眼的“白月光”。家长们满心期待孩子学法学,将来成为律师,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为正义发声,既体面又有成就感。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司法考试被誉为“天下第一考”,其难度让无数法学学子望而却步。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仅仅在13%左右徘徊,这意味着绝大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无法通过司法考试,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职业的方向,基本等同于失业。
即便好不容易通过司法考试,就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小律所给出的底薪普遍在3000 - 5000元这个区间,而且还是在一线城市,并且还得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强度极大。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全国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还不到70%,很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为了谋得一份生计,只能选择考公、考研,或者干脆转行。有位学姐无奈地分享道:“我们班里30个人,毕业后能进法院工作的,寥寥无几,就只有2个人,其余的同学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发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由此可见,法学专业要是没有足够强大的毅力和实力,真的很难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得长远。
出生率下滑下的“牺牲品”——学前教育
曾经,学前教育专业被大家视为稳定且充满希望的选择。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对幼师的需求大,孩子学了这个专业,毕业后找份工作轻而易举,是一份安稳又有意义的职业。
但这几年,出生率如同坐滑梯一般,连年下跌,全国新生儿数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这一变化给学前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幼儿园倒闭、合并的情况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上半年,全国倒闭的幼儿园数量就超过了3000所。受此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瞬间进入了寒冬,很多学校在补录的时候,这个专业的名额根本就填不满,就算降低分数都无人愿意报考。
家长们对此也是满腹牢骚,孩子辛辛苦苦学了学前教育,毕业后大概率只能去私立幼儿园,可私立幼儿园给的工资实在是低得可怜,一个月也就3000块左右,这点钱在大城市里,连房租都难以支付,更别说维持生活了,想想就让人心酸不已。曾经被大家看好的专业,就因为行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得前途一片迷茫,成为了家长们眼中的“雷区”。
AI浪潮下的“失意者”——英语专业
想当年,英语专业那可是文科专业中的佼佼者,堪称“文科天花板”。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丰富多样,可以做翻译、搞外贸、进外企等等,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让无数文科生羡慕不已。
然而,时代的发展如同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AI翻译技术的崛起,给英语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今,英语专业的就业情况遭遇了“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全国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仅只有50%多一点,很多原本由人工承担的基础翻译工作,现在都被AI轻松取代,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直线下降。
而且现在企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英语好,还需要具备其他专业知识或技能。比如说,要懂外贸业务,得掌握小语种,甚至还得会一些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那些单纯只会英语的毕业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真的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少人只能无奈地选择转行,另谋出路。
门槛低、竞争大的“红海”——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光听名字,感觉十分高大上,仿佛毕业后就能在商业领域大展宏图,成为叱咤风云的职场精英,从事各种高端的营销策划工作。但现实却给了这个专业的学生沉重的打击。
这个专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几乎所有专业的人都能转行来做营销类工作,这就导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只能在销售岗位这个“红海”里拼命挣扎。毕业生们往往面临着高压、高流动性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对于文科生,尤其是女生来说,在职场上很容易就遇到天花板,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都自我调侃,实习的时候每天干的都是整理发票、跑业务这些琐碎又累人的活,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正有用的营销技能,这和自己当初对这个专业的美好期望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普遍低于70%,有的甚至跌破了60%,也难怪被家长们集体避雷了。
这些专业被集体避雷的背后原因
1. 就业数据惨淡:上述这5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普遍不高,大多低于70%,有的甚至还不到60%。如此低的就业率,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让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得不谨慎再谨慎,毕竟谁都不想让孩子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困境,拿着微薄的薪水,在生活的重压下苦苦挣扎。
2. 行业下行压力大:像土木工程所属的房地产行业、法学对应的法律行业,都面临着需求不断下降的问题,岗位供过于求。企业不仅招聘的数量大幅减少,还会想尽办法压低薪资,毕业生们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陷入激烈的竞争中,“卷”得苦不堪言。学前教育受出生率下滑影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而英语专业则受到AI技术的强烈冲击,传统岗位不断减少。市场营销由于门槛低,竞争过于激烈,导致行业整体就业环境恶化。
3. 专业设置滞后: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课程内容陈旧,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了社会上根本派不上用场,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比如一些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还在教授一些过时的营销理论,而对于当下热门的新媒体营销、数字化营销等内容,却涉及甚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很难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
4. 信息透明度提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和学生获取信息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一旦某个专业被曝光存在就业难、薪资低等问题,相关信息就会迅速传播开来,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专业的口碑也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会参考这些信息,对于那些被认为是“天坑”的专业,自然就避之不及了。
5. 求稳心态作祟: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下,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稳定一些。他们不想让孩子去冒险选择那些就业前景不明朗的专业,生怕孩子成为“炮灰”。所以,很多家长宁可让孩子选择一些相对“万金油”的专业,虽然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但至少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有个基本保障。
专业的选择关乎孩子的未来,面对这些被集体避雷的专业,家长和考生们需要综合考虑,谨慎抉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那些所谓的“冷门”,或许在未来也会迎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