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报道里说,他在街上卖草莓。有人想和他照个相,还得买上两盒草莓,这事儿成了大家闲聊的话题。一个上过春晚的人,靠这些事维持着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机会,他的团队还在,可他个人的样子模糊了。
事情也不是从头到尾都这样。2015年2月18日,他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表演了一个叫《小棉袄》的小品。那阵子,他算是个红人。同年5月,他创立的那个叫“嘻哈包袱铺”的团队,还拿到了一笔A轮融资。
团队的风光,让人想起2013年。那年是嘻哈包袱铺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他们在解放军歌剧院办了专场庆祝,场面热闹。高晓攀自己,还被评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新锐人物”之一。
可就在那之前的2014年初,团队出了大事。三十多个演员一块儿走了,里面有侯振鹏和陈印泉这样的人。这么一来,两个演出的场子也停了。外人看来,他的事业像是掉进了一个坑里。
那时候有媒体说,嘻哈包袱铺可能要散伙。还有传言说他精神状态不太好,甚至说他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他没怎么回答这些,觉得靠自己一个人就能把团队稳住,马上招了些新人,想让演出继续下去。
新来的人,终究是新来的。换了人之后,台上的效果差了些,观众的反应也冷淡了,票卖得不如以前好。他好像没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觉得是走了的那些伙伴实力不够,也看不见自己台上的风格变得有点僵。
嘻哈包袱铺在发展顺利的时候,成员快到一百个人,每年演出上千场,在北京开了好几家小剧场,比如交道口、安贞、五棵松、西直门这些地方都有他们的场地。
高晓攀这个人,是1985年在河北保定出生的,家里很普通。他接触相声这行当挺早,十四岁就跟着冯宝华学基本功。后来,他又拜了冯春岭当老师,前前后后练了好几年。这些都是他后来干这行的底子。
2003年,他考进了中国戏曲学院的相声大专班。毕业以后,在德云社待过一小段时间,很短,2004年就离开了。从那出来之后,他自己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弄了一个“北京相声青年剧团”。
那个青年剧团,没能撑过一年就散了。那时候高晓攀才二十出头,日子过得不好。为了生活,他什么活儿都干。白天在街边的小店里卖东西,晚上去给人家主持婚礼,偶尔还去工地上刷油漆,挣点零花钱。
挣的钱不多,也就刚够自己吃饭。但他没把相声这门手艺扔下,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自己练练那些说过的段子。这种日子,不知道他后来还记不记得?也许就是那段经历,让他有了股韧劲。
2008年5月,他重新拉起了一个团队,这就是后来的“嘻哈包袱铺”。一开始就在一个小茶楼里说,人也不多。慢慢地,靠着一些机会,比如2009年上了湖南卫视的元宵喜乐会,才开始有了些名气。
2012年4月,团队开始全国巡演,同年拿了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金奖和职业组最佳作品奖,他还拿了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
除了说相声,他也去演戏。2009年演了一部叫《娘家的故事》的电视剧,还因此拿了个BQ红人榜的最佳新人奖。2010年又演了《天地姻缘七仙女》,在上海拿了东方十大笑星奖。路子好像越走越宽。
团队也一步步地发展起来。2011年10月,他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办了国庆专场演出。那个时候,嘻哈包袱铺已经成了年轻相声团体里的一个代表,吸引了很多喜欢新鲜玩意儿的年轻观众。
他自己也导演和主演作品。2016年3月,他主演了话剧《兄弟,别闹》,到了7月份,同名的电影也开机了。那些年,他自导自演的东西在网上传播得挺广,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粉丝。
业内有人说,他把很多现代的东西加到了传统相声里,这种做法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有意思。嘻哈包袱铺这个牌子,一度成了新一代相声的某种标志。可这种新,后来也引来了争议,有人说他基本功不扎实。
2017年1月,他和搭档尤宪超又上了春晚,说了段相声叫《姥说》。同年11月,他导演和主演的电影《兄弟,别闹!》上映了,可惜看的人不多,票房很普通。他想在电影上闯出点名堂,似乎没那么容易。
然后是2018年,他去参加了东方卫视的《相声有新人》节目。他在里面不是选手,是作为“魔王”嘉宾去点评别人的。可节目播出后,观众对他的点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
团队内部的问题,好像一直没解决。到了2019年,有些剧场的经营感到了压力。2020年又碰上了疫情,演出一下子少了很多。那年1月,他参加《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台上的表现,得到的评分不高。
7月份,网上到处传言说嘻哈包袱铺在交道口的那个剧场要关门了。他站出来回应,说没有倒闭,还说有计划要新开三家剧场。但大家都能感觉到,团队的影响力确实下来了,人员也还在变动。
他自己也在尝试改变,比如把说唱融进相声里,也继续导演自己的作品。但行内人看了,觉得他基本功的问题暴露了。观众那边呢,好像也不太愿意为这种创新掏钱了。创新和守旧,他没能找到一个好位置。
这些年,高晓攀没怎么深入地找自己的问题。他觉得是外部的原因多一些,有时候会怪伙伴的实力不行,却没看到自己台上的毛病。几次在节目上表现不好,业内对他的评价也变得需要警惕起来。
有人劝过他,让他回头看看自己的基本功是不是有缺陷。他不听,觉得别人这么说是攻击他。一来二去,公众对他的信任感就没了。大家提起他,不再是那个有才华的相声新秀,而是一个让人觉得可惜的例子。
2021年,他演了电影《革命者》,也没引起什么大的反响。到了2023年,他和尤宪超一起搞了一个叫“九紫迎元”的全国巡演,可来看的人,比以前少多了。曾经的辉煌,好像真的过去了。
他的人生,跟相声绑得太紧了。是相声让他出了名,也是相声上的跟头让他摔了跤。他不是没吃过苦,刷油漆、主持婚礼,什么都干过。可成功来得快,也许让他忘了当初那股踏实的劲儿。
现在,他还在这个圈子里活动,嘴上还说着要为相声做点什么。但实际上,他的影响力淡了很多,成了别人嘴里的过去式。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得意的时候不多想想,失意的时候就难再爬起来。他未来的路,看起来不太明朗。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