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市场的广阔版图中,茅台 1935 自问世以来,便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诸多讨论与关注,其中关于其档次的争议更是不绝于耳。要明晰茅台 1935 的档次定位,需从品牌、价格、品质、市场表现等多维度深入剖析。
品牌背书:出身名门,定位高端
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超级巨头,在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其品牌价值高达 3000 多亿美元,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茅台 1935 作为 “茅台酱香、股份出品” 的重要一员,天然承接了茅台品牌的深厚底蕴与卓越声誉。其命名源于 1935 年茅台前身烧坊在西南物资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这一里程碑事件,这一历史渊源赋予了茅台 1935 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品牌故事。
从茅台的产品体系架构来看,茅台 1935 定位为千元级高端产品,填补了茅台在该价格区间的空白,处于仅次于飞天茅台等超高端产品的位置,高于茅台王子酒等中端产品。在 2021 年度茅台酱香系列酒经销商大会上,明确了 “品价匹配、层次清晰、梯度合理” 的酱香系列酒品牌产品结构,茅台 1935 被确立为千元级产品的 “台柱”,足见其在茅台品牌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位。这种品牌层面的定位,使得茅台 1935 从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高端的基因 。
价格锚定:千元区间,对标竞品
价格往往是衡量产品档次的直观标尺。茅台 1935 的市场指导价为 1188 元 / 瓶,这一价格精准切入了白酒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千元价格带。在当前白酒市场格局中,千元价格带汇聚了众多名酒品牌的核心产品,如五粮液普五、国窖 1573、青花郎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高端白酒市场的中坚力量。
与这些竞品相比,茅台 1935 凭借茅台品牌的强大背书和独特的酱香口感,在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然而,价格并非一成不变的衡量标准。自上市以来,茅台 1935 的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上市初期,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其价格一度飙升至 1800 元左右;但随着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价格逐渐回落。2024 年 6 月,批发参考价跌破 800 元大关,出现价格 “倒挂” 现象。价格的波动虽会影响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感知,但从长期来看,其价格定位仍在高端白酒的千元价格区间内,与竞品处于同一价格梯队,维持着高端产品的价格特征 。
品质支撑:工艺传承,产区融合
品质是决定产品档次的核心要素。茅台 1935 产自赤水河流域核心产区(和义兴产区)和贵州茅台酒地理标志保护核心产区,这两个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水源、适宜的气候和独特的微生物群落。在原料选取上,以优质糯高粱、小麦、水为原料,严格遵循大曲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酿制,从重阳下沙到七次取酒,历经一年生产周期,再经多年窖藏,其酿造工艺复杂且严谨,传承了茅台深厚的酿酒技艺。
在酒体勾调方面,茅台 1935 以 “酒勾酒” 方式有机融合两个产区基酒。2024 年 6 月首次酒体升级,优化了基酒结构,使酒体在水果香、花香、甜香、坚果香等风味维度表现更突出,同时通过科学调控关键理化指标,显著提升饮后舒适度。2025 年 7 月的再次升级,采用 “85% 和义兴产区基酒 + 15% 茅台酒核心产区基酒” 的黄金配比,核心产区基酒的加入,让茅台 1935 具备了与飞天茅台相似的风味物质基础,新增了飞天茅台特有的 “花果复合香”。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显示,升级款年份因子综合值较旧版提升 100%,酯类物质总量增加 23%。这些品质上的提升与优化,为茅台 1935 的高端档次提供了坚实保障 。
市场反馈:销量可观,场景多元
市场表现是产品档次的重要验证。茅台 1935 自 2022 年 1 月上市后,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一面世即引起广泛关注,在多个省区出现卖断货现象,2022 年销售额突破 50 亿,成为白酒发展史上最快破 50 亿的新品。2023 年,其销售额更是突破 100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从消费场景来看,茅台 1935 成功开拓了多元的消费场景。它不仅是商务宴请场合中的常客,满足了商务人士对高端白酒品牌与品质的需求;还成为婚宴用酒的热门选择,据央视财经《中国生活经济报告》2025Q1 调研,茅台 1935 已成为婚宴三大首选酒品之一;在礼品市场,其凭借茅台品牌和独特的产品设计,也备受青睐。同时,在跨境流通领域,粤港澳海关数据显示其跨境流通量年增幅近 50%。这些多元且广泛的消费场景,反映出市场对茅台 1935 的高度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高端产品的市场地位 。
综合品牌、价格、品质和市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茅台 1935 无疑属于高端酱香型白酒范畴。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价格波动等挑战,但其凭借茅台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优质的产品品质以及多元的市场认可,在千元价格带的高端白酒市场中占据了重要一席之地。随着其产品品质的持续升级和市场布局的不断优化,未来有望在高端白酒市场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身地位 。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