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中美瑞典会谈继续以关税休战延期90天告终,表面上看是没有任何积极推进的成果,等于维持现状或双方“暂时休战”的状态。
但是看到双方会谈代表,在会后截然不同的表态方式,就能发现美国方面已经陷入很大的被动。【有啥看法?快来评论区说说!】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离开会场时不仅步履匆匆,而且对关键问题三缄其口,只是不忘指责中国购买伊朗石油。可是这与其说是对会谈内容的总结,不如说是尴尬的逃避或是无能的抱怨。
很明显这样的结果不是美方想看到的,甚至贝森特因此无法向特朗普交代。但是中国方面却很淡定的打开天窗说亮话。
中方代表李成钢不仅很明确的公布了会谈结果是“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而且重点补充了10个字“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开”。
这样的开诚布公毫不遮掩,不仅像一颗精准的子弹,击中了美方谈判的软肋。言下之意表明美国既想捞好处也没有给出诚意,才最终导致谈判结果没有进展。
而且关于中方反制的那短短10个字,也是首次在正式总结中,清晰标明了中国反制的红线。言下之意就是如果美方关税恢复,报复必然降临。
这不仅是给贝森特递上了一份难以下咽的成绩单,更让特朗普也在谈判期间出言抱怨“中国态度强硬”。
很显然特朗普在第一时间肯定就知道了中方这次谈判的态度,否则也不会在之前结果还未出来之前就抱怨中国强硬。
但其实首日长达五小时会谈后,双方的“沉默离场”实际已经露出端倪,只是这沉默背后是中方策略性的强硬与议题设置的突袭,打了美方一个措施不及。
美方估计总是高傲的认为,中方会按照其预设的“纯经贸剧本”出牌,只是在关税额度上纠缠博弈。
没想到中国会直接将台湾问题,包括赖清德要所谓“过境”美国的政治挑衅,以及在能源安全上要坚持与俄伊的正常石油贸易等问题都摆上谈判桌。
这些原本被美方视为“场外因素”的核心战略议题,一旦被挑明,就直接揭露了美方试图“政经分离”的虚伪性。
一边想在台海继续挑事,另一边又想捞取经贸利益,甚至对稀土禁运问题讨价还价,直接没门。【有啥看法?快来评论区说说!】
其实无论是台海问题还是中国同俄罗斯伊朗的能源贸易,如果从公平性角度来说,都与美国没有任何关联,一个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另一个更是再正常不过的国际贸易。
结果就是因为美国的霸权,硬是成为了美国可以交换的筹码,可即便如此美国还百般不乐意,就真别怪我们不给面子了。
那么双方没谈成新的成果,“24%关税继续暂停”还是胜利吗?
明眼人都能看出着更像一个无奈的“缓刑”而非“赦免”。暂停也不等于取消,它只是将原定8月12日爆发的贸易冲突点再推后三个月而已。这90天的“休战”,本质上是用时间换空间,避免即刻对撞的权宜之计罢了。【有啥看法?快来评论区说说!】
因而中方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在“暂停”的同时,毫不含糊地说出“反制措施如期展开”的警告,就是清晰划定了绝不单方面退让的底线,而且中方也无需急于求成。
尽管有人担心这是美方的拖延陷阱,担忧美国会借谈判拖延时间,进而囤积稀土并完成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盟,签订好贸易协议共同对抗中国。
但其实现实可能恰恰相反,稀土产业链的重构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的稀土精炼产能占全球近90%,这种结构性优势不是短期就可以替代的。而美欧日所谓盟友之间的贸易矛盾,似乎更严重,比如近期欧盟内部就对美欧协议强烈反弹。
我们有理由相信特朗普政府会反复无常设置陷阱,但现实是真正被时间追着跑的是特朗普。面对着美国中期选举的迫近,他急需通过外交得分来妆点门面。
如今在这次会谈中被中国极限施压,更是已经被打乱了节奏,而中方只需要保持定力,继续在谈判中坚守核心利益,静观其变就好。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早读|中美瑞典经贸会谈释放哪些信号?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55534
极目新闻,中美经贸会谈最新进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9035042205911782&wfr=spider&for=pc
内容来源于 联合早报中文网首页 网友投稿 |